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 > 八年级上册

法不可违教学反思三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法不可违”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中,我意识到了本堂课有可取之处,更有要改进的地方。可取之处是,首先,本堂课思维清晰,逻辑性强,例如,通过案例展示,总结出“犯罪的特征,进而总结出它的含义”,在讲解法律概念时,通过“主体是谁?做了什么事?对象是谁?”。其次,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是值得肯定的地方,例如,“影院起哄打闹的案例、拾到名牌手表不还的案例和抢劫罪被判刑的案例,导出违法行为的分类”。最后,能做到讲练结合,也是可以肯定的地方,让学生及时巩固练习,例如,“通过‘连连看’,使学生分清不同违法行为的区分”。本堂课的不足之处是,一是教学语速太快,没有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符合初中生教学特征。在本课教学中,由于涉及内容有点多,害怕时间不够用,加之心里素质不太好,所以,课堂节奏过快,学生与老师都显得很吃力。二是在新课导入部分做的不够好,除了“复习”之外,用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德与法律的对比导入,没有创意,含糊其辞,这样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三是在学生活动部分,通过设置情景“留学生‘劫机'”事件,引出学生思考,“开玩笑是否是犯法的”,“犯法可以被原谅吗”“如果别人怂恿你,你会去做吗”。在学生活动的组织上,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过少,给予学生发言的机会略少,使得学生活动形式大于实质内容,是本节课的较大失误。四是没有设置拓展训练,使得学生学习知识仅仅停留在知识表面,这是需要今后改进的地方。五是在最后总结时,没有将落脚点准确放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谁都不可以违法,违法必受惩处,要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公民”,有点含糊其辞,这也是需要改进的地方。(中学政史地)邱海花

 

法不可违教学反思三
上一篇:法不可违教学反思    下一篇: 法不可违说课稿三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