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物理 > 九年级

21.1现代顺风耳-电话教案设计

所属栏目: 九年级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第一节现代顺风耳——电话设计思路:在远古时代,人们用结绳来记事;到了近代,人们用烽火、驿站、书信、电报来传递信息;现代,人们用上了传真、电话、手机短信、网络等多种手段来传递更丰富、详实、可观可感的信息。我们的先人只能在神话中向往“千里眼”“顺风耳”的神奇,现在几乎人人都是“顺风耳”——拥有手机,真可谓“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科技的发展令人叹为观止。“电流把信息传到远方”是本节的基础知识,通过指导学生对课本内容的阅读和小组交流,使学生知道,电话的基本构造是话筒、听筒,话筒、听筒的作用各是什么。为了完成通话,话筒和听筒之间要连接上一对电话线,这对电话线是电流的通道。此处强调是“一对”而非“一根”,甲、乙两部电话通话时,甲的话筒与乙的听筒之间有一根电话线,乙的话筒和甲的听筒之间也有一根电话线。在构造上借助于什么东西来实现话筒和听筒的作用呢?课文中提到的话筒是碳粒话筒,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种类的话筒,鼓励学生利用网络或到图书室查阅有关的资料,了解其他种类的话筒是如何工作的,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开阔学生眼界。“电话交换机”是本节的重点知识。学习时,可让学生在纸上画圈表示电话机,要求两两都能互相通话,且一部电话只能固定地同另一部电话接通。依次动手连接2部、3部、4部、5部、6部甚至更多部电话机,多次连接后,可指导学生得出一个规律公式m=n(n-1)/2,利用这个公式,可让学生计算20部电话,应用190对电话线,如果用上电话交换机,只用20对电话线即可,从数据对比中可明显得到电话交换机的作用确实是能够大大提高线路的利用率。给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体会参与课堂活动的乐趣,体现自身在小组活动中的价值。“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是本节的难点,学生不易理解,要通过精心设计的学生活动来帮助其掌握。初中生还仍然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变抽象的知识为形象的全员活动,就可以变难为易,深入浅出,使学生易于接受。教学重点:1.知道电话的基本构造;电话交换机的作用;电话通信的两种形式。2.正确区分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教学难点:了解电话交换机的应用。教学方法:以学生自学为主,结合教师提问和点评的自主性学习。课时安排:1课时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电话是怎样把信息传递到远方的;2.了解电话交换机的用处;3.了解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基本区别。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看录像、听教师讲解,了解电话是如何传递信息的;2.通过学生讨论,说明电话交换机的作用;3.通过学生活动展示什么是数字通信。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讲述贝尔发明电话的过程,激发学生不怕困难、积极探索的精神,了解技术改革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2.通过学生讨论和学生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合作的意识。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电话机、螺丝刀。教学设计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情境创设:用视频播放“5.12汶川大地震”发生时的状况。提出问题:“5.12汶川大地震”给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请问,地震发生初期,人们要想问候四川的亲朋好友,打电话可不可以?学生思考后回答。总结:地震发生后,所有的信号塔、基地台都被摧毁,不仅电话不能正常使用,手机、电脑也都不能正常工作了。为了有效地抗震救灾,通信公司把车载信号塔和车载卫星接收器带到了现场,才暂时恢复了通信。那么,电话是怎样把信息传递到远方的呢?学生感到疑惑,引出新课。一、电话把信息传到远方教师简述贝尔发明电话的过程及它对社会的作用。(使学生了解历史,崇尚科学)1.探究实验,感受新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各小组观察桌上的电话机,指出哪端是话筒,哪端是听筒,然后用螺丝刀把话筒和听筒拆开看一看里面的构造是怎样的,哪个部分里面有电磁铁。学生边操作,边思考。教师展示如右图所示,请学生分析以上问题的答案是什么,教师在一旁作点拨式指导。结论:手持电话,上端是听筒,靠近耳朵,下端是话筒,靠近嘴巴。听筒就像以前学过的扬声器,它里面有电磁铁。2.小组合作,探究话筒和听筒的不同作用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本组内的电话机,解决如下问题:设问:(用课件展示)①电话中,把声音信号转变成变化的电流的是______,把变化的电流还原成声音的是______。(选填“话筒”或“听筒”)②当你对着话筒讲话时,膜片时紧时松地压迫碳粒,它们之间的电阻随之发生改变,流过碳粒的电流就会相应改变。这个碳粒整体类似以前学过的______元件。③话筒是如何工作的?④听筒是如何工作的?教师活动:①教师到各个小组当中巡视,不主动发言,如有学生咨询,可作点拨式指导。②板书电话构造方面的知识。学生活动:①阅读教材学习电话构造的相关知识并初步解答问题。②将自己没有掌握准确的知识交给小组,由组长整合使本组内答案一致。如果很难达成一致,把本问题上交给其他小组,引发班内大讨论。总结:(用课件展示)(1)知识学习方面:①话筒把声信号变成电信号。当你对着话筒讲话时,膜片时紧时松地压迫碳粒,它们之间的电阻随之发生改变,流过碳粒的电流就会相应改变。这个碳粒整体类似以前学过的滑动变阻器,于是形成

 

21.1现代顺风耳-电话教案设计
上一篇:21.1现代顺风耳-电话教案8    下一篇: 21.1现代顺风耳——电话教学实录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