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上册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春》教学设计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春》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人文学习主题是赏四季美景,抒亲近自然、热爱生活之情。学习的阅读方法是学会朗读,感受文章取材、意境、情感、声韵之美。《春》是语文教学中经典的一篇写景散文,朱自清用满贮着诗意的语言写出了初春万物复苏的勃勃生机,洋溢着作者对春天、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作为散文大师的朱自清,其散文处处有值得鉴赏的精彩语句,是学生学习散文语言,培养文学语言感受能力的优良材料。【学情分析】第一课时学生已初步感知了文章内容,梳理了文章脉络,也进行了初步的朗读感知,为本课时学习朗读方法与写作手法做好了必要的准备。【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比喻、拟人等手法,把握文中的景物特征。2.指导学生掌握重音、停连等朗读方法,能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教学重点】1.探究文中作者的写作手法,通过品析语言把握景物特征。2.掌握朗读方法中的“重读与停连”,学会根据文章内容与情感进行正确的朗读处理。【教学难点】自主探究写作手法,准确把握景物特征。【教学准备】学生已经整体把握了文章脉络与作者情感。【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理解写作手法,把握景物特征1.以“春花”为例,通过探究写作手法,把握春花的特征。齐读第四段,思考春花有什么特点?在文中勾画出体现春花特点的词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写出了春天到来时百花争先恐后盛开的样子。“满”字直接写出了花之多。——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花的颜色鲜艳。——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此句写的是想象中的累累的果实,虚实结合,体现花之多。——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此句用蜜蜂、蝴蝶的多与闹来侧面烘托花的多与艳。一个“闹”字不仅写出了声音,还描绘出了热烈的气氛,表现出一派明媚的春光。——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此句的比喻,不仅写出了花之多,还写出了春风吹过后花的动态,富有生气。方法小结:通过探究写作手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景物特点。2.分组探究,把握草、风、雨、人的特点。将学生分为四组,各自讨论交流,按照赏析“春花”的方法,把握本组景物的特点。二、指导朗读,明确方法1.以“春花”部分为例,进行朗读指导。(1)全班齐读第四段,教师范读,让学生说说区别之处。(2)老师引导学生分析第四段朗读的注意事项,在文中做朗读批注。——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应连读,体现果树争先恐后的开花之态。“满”字重读,体现春花之多。——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火”、“霞”、“雪”突出了春花颜色的鲜艳与多彩,应重读。——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甜味儿”是春花的特点,应重读突出。“已经”后面可稍作停顿,以此来强调后面的“满”字,体现春花多且艳的特点给人们带来的想象。“桃儿、杏儿、梨儿”中间均可连读,突出想象中的果实之多,也是为了衬托春花的多。——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自己春天在花下赏花时看到的那些成群的蜜蜂,“成千成百”和“闹”很好地烘托出了春花的繁盛,因此要重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此句描写对象改为野花,可重读强调。“有名字的”“没名字的”可连读,体现其“遍地是”的特点。最后将其比喻为眼睛、星星,用眨眼睛与野花的神态构成一比,使画面呈现生气,应作重读处理。2.学生四人一组,从“草、风、雨、人”中任选一部分,自行设计朗读脚本。三、小结优美的语言,准确的用词,形象生动的比喻归根结底是来自作者细致的观察,这是写好文章的第一步,观察时要关注细节,善于抓住景物特点。然后可以运用优美的语言,准确的词语和恰当的描写技巧来抒发情感。而这一切无不需要我们有一颗对生活充满热情的心。四、作业模仿文中写景的手法与技巧,截取一段秋天的景象进行描写,要求有生气,有韵味,有感情,300字左右。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春》教学设计
上一篇:第一课《春》集体备课教案    下一篇: 《春》名师课件(第1课时)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