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化学 > 九年级上册

空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6

所属栏目: 九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课题1空气(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份及组成。2.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证明空气的存在,激发学习、研究的兴趣,并对空气的组成进行探究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研究空气组成的实验过程,树立尊重客观事实的学习态度。教学重点空气的组成;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教学难点研究空气组成的实验过程及原理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资源利用实验仪器、课本教学设计(主备设计、集体研讨)二次备课(个性化设计)【引入新课】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那么如此重要的一种物质它是由什么组成的呢?【板书】课题一空气一、空气的组成(过渡)两百多年前,拉瓦锡就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组成,请大家阅读拉瓦锡的实验并思考以下问题。【思考讨论】1.密闭容器中的汞为什么会变红?(因为汞在密闭的容器中加热后与空气中的某种气体发生了反应生成了红色粉末状的物质)2.容器里空气的体积为什么会减少1/5?(因为空气中的某些气体与汞结合在一起发生了反应,说明了这种气体的体积约占容器中空气总体积的1/5)3.红色粉末加热后又得到了银白色的汞和一种气体这种气体是什么?约占容器中空气总体积的多少?(氧气、1/5)4.反应后容器中剩余4/5的气体既不支持燃烧,也不能供给呼吸,拉瓦锡认为这些气体是什么?(氮气)5.通过上述实验得出了什么结论?(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1/5,氮气占4/5)(过渡)仿照这个实验我们来测定一下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演示实验2-1】现象:(1)燃烧着的红磷逐渐熄灭,生成大量白烟。(2)打开弹簧夹,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了约1/5。原因:(1)红磷能够消耗空气中某种气体,红磷熄灭说明空气中的这种气体已经被红磷消耗完了。(2)水面上升了约1/5,说明被消耗的气体约占空气体积的1/5。小结:在刚才的实验中,红磷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反应,生成一种叫做五氧化二磷的新物质。反应式为: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这说明实验中被消耗的气体是什么?(说明红磷消耗是空气中的氧气,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引导提问】1.集气瓶内应该装入少量水,并标上刻度,为什么?(瓶内放水是为了吸收生成的白烟,同时降温。标上刻度,有利于较直观的观察集气瓶内空气体积的变化)2.燃烧匙中必须加入过量的红磷,为什么?(为了使瓶内的氧气充分消耗掉)3.实验中气体减少的体积为什么小于1/5?(1)装置漏气(2)红磷量少,不能充分消耗掉瓶内的氧气(3)空气没有冷却【归纳、板书】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讲解、板书】二、物质的分类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课堂练习】课后练习1、2题【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实验探究了空气的主要组成,让大家在实验中体会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并学习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基本概念,同学们课后应多做练习来抓住这两者之间的本质区别。【板书设计】课题1空气一、空气的组成氮气78%氧气21%空气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二、物质的分类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布置作业1、课外作业:练习册2、书面作业:打印习题教后反思

 

空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6
上一篇:空气第1课时教学设计20    下一篇: 空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5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