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化学 >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化学2.3制取氧气说课课件

所属栏目: 九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第二单元课题2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本单元属于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本课题是典型的物质制取课,也是学生初次通过化学反应来初次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的实验课。在教材知识体系中,本节课与前面的仪器操作、氧气性质等相链接,也为以后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因此,本节课是初中化学必须处理好的重点内容之一。(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一、教材分析(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操作。(2)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2)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教学目标(1)增强对化学的学习兴趣,陶冶化学审美情趣。(2)逐步认识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进一步认识到实验探究的重要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二)教学目标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操作方法。难点:催化剂的概念。并能对一些生活现象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三)教学重点、难点分解H2O2制取O2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第二课时加热KClO3制取O2分解反应第一课时加热KMnO4制取O2工业制氧(四)课时安排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美国.奥苏贝尔(一)学生情况八年级学生刚接触化学这门课,学习热情很高。氧气是学生很熟悉的物质,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具备了观察实验和进行简单实验操作的技能.让他们试一试、做一做,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求知欲。二、学情分析(二)教法和学法引导探究法交流讨论法实验探究法合作学习法教学方法学习方法1.设计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努力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2.设计依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学情分析三、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出新知实验探究,探索新知巩固反思,运用新知交流收获,优化新知联系生活,扩展新知3.课堂流程水中的鱼是怎样存活的?二氧化锰MnO2氯酸钾KClO3过氧化氢H2O2高锰酸钾KMnO41、这些物质有什么共同之处?2、同学们能否利用这些物质来制取氧气。3、是否所有含氧元素的物质都可以用来制取氧气?实验探究一:氯酸钾制氧气结论:氯酸钾可以用来制取氧气;二氧化锰不能制取氧气;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到了加快反应速率的作用。实验探究二:过氧化氢制氧气实验探究二:过氧化氢制氧气结论:过氧化氢可以用来制取氧气;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到了加快反应速率的作用。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催化剂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及实验操作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注意:1.仪器的选择与连接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3.为什么要在试管口塞团棉花4.什么时间收集比较合适5.为什么用排水集气法6.如何进行实验操作实验探究三:实验探究三:结论:查装定点收离熄茶庄定点收利息氯酸钾氯化钾+氧气过氧化氢水+氧气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二氧化锰加热加热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区别:化合反应是“多变一”分解反应是“一变多”二氧化锰潜水员在水中呼吸的奥秘:世界上最大的既经济又环保的“制氧工厂”是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做?1.化学反应中催化剂﹝﹞A.质量减少B.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C.质量增加D.能改变速率2.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指出哪些是化合反应.哪些是分解反应。A.镁在空气中燃烧B.高锰酸钾受热分解C.铜绿受热分解D.氧化汞受热分解3.右图是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指出图中的错误之处,能造成那些后果?怎样改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获得了那些知识?还有什么疑问?诊断性、激励性的评价对学生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4.学习评价: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一)本节课设计力图体现:课堂教学“人本化”——思动、口动、手动、互动学习方式“探究化”——实验探究、科学求证(二)授课后我还将反思: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趋势,探究活动的设计是否合理,学生认知还存在哪些问题等,以便今后改进。四、教学反思谢谢再见!!!

 

九年级化学2.3制取氧气说课课件
上一篇:《制取氧气》重难点突破    下一篇: 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教学反思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