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化学 > 九年级上册

分子和原子教案18

所属栏目: 九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过程与方法:通过认识实验与探究,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教学重点】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教学难点】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法。【教学用品】烧杯(250毫升)、水、品红。烧杯3只(50毫升)、水、酚酞、浓氨水、烧杯(500毫升)1只。【教学过程】第一步: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人们常说:八月桂花遍地香,桂花飘香人团圆。现在正是农历八月,金秋送爽,丹桂飘香的季节,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桂花为什么会“飘香”?这一问题与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有关。现在,我就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第三单元,课题2,分子和原子。第三单元课题2分子和原子师:桂花能够“飘香”,但是我们却看不到桂花“飘香”的过程,这是为什么呢?生:因为花香粒子很小,我们用肉眼是看不见的。师:虽然我们看不见花香粒子,但是我们却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它的存在,它是构成花中具有香味的物质的微小粒子。而实际上,科学进步早已证明:所有的物质都是由许许多多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这些微小的粒子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分子”和“原子”。物质都是由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虽然很小,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先进的科学仪器直接的观察到它们的存在,并且还能够移动原子。苯分子图像,以及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最小的汉字图像“中国”下面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分子由哪些特性。第二步:合作探究,获得新知师: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杯水,我们都能够真实地看到它的存在,科学上也早已证明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那么我们谁能看到水分子呢?生:(摇头)不能。师:为什么呢?生:因为水分子的体积很小。师:实际上,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是很小的,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在每一滴水(按20滴1mL计算)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水分子这么小,当然我们用肉眼是看不见的。如果用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数3万多年才能数完。(1)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师:从刚才桂花“飘香”的例子中我们得出分子是极其微小的粒子,除此之外,我们还能得到哪些信息呢?生:分子是不断地运动着的。师:好,下面我们来探究一下刚才这位同学的结论是否准确。【探究活动一】构成物质的分子会不会运动实验一:实验二:师:实验一中浓氨水和酚酞溶液直接接触,浓氨水有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性质,所以试管中的酚酞溶液变红了,但实验二中烧杯A中的酚酞溶液并没有和浓氨水直接接触呀,为什么也变红了呢,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呢?生:说明氨分子在不断地运动。生:氨分子由于不断运动从烧杯C逐渐扩散到烧杯A中溶于水使酚酞溶液变红。(2)分子处于不断的运动中。生活中的哪些现象说明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品红在水中的扩散实验。品红周围的水慢慢变红,随后向远处扩散,最后整个烧杯中的水全部变成红色。师:那么这个实验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呢?生:说明品红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师:除此之外还说明什么道理呢?试想一下,如何水分子排列非常紧密的话,那么品红分子还能扩散到水分子中间去吗?这说明了什么呢?生:不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3)分子之间是有间隔的。在一个玻璃容器中加入100mL水,向水中放入一块糖,在外壁沿液面画一条水平线,过一会儿发现糖块不见了,而杯中的水却变甜了,液面比原来水平线降低了。这一现象用分子的知识如何解释呢?构成物质分子间的间隔是否可以改变呢?气体物质粒子间的间隔较大,固态、液态物质的粒子间的间隔比较小。举例说明,利用分子间隔距离可以改变的这一性质,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哪些实际运用?通过以上研究,我们知道了分子是一种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不断运动、分子间存在间隔的微粒,那么分子还能不能再分呢?1、水的蒸发和水的分解有什么不同2、在化学变化中哪种粒子发生了改变,哪种粒子不发生改变?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分子、原子的定义,分子的基本性质。为什么在分子定义中只强调化学性质,而不提及物理性质?在学生分析解释的基础上点津:如同一个人站不成任何队形一样,单个分子既无色、态、味可言,也无气、液、固之分,所以在分子的定义中自然不会提及物理性质。1.下列有关分子的说是否正确?(1)流动的液体中分子是运动的,静止的液体中分子是静止的。(2)分子可以分成原子,所以分子一定比原子大。2.用分子、原子知识解释下列有关问题。(1)在距加油站一定距离的范围内为什么要严禁烟火?(2)常见的混凝土水泥地板打成后还要分成许多快,这主要是为了美观吗?列表比较分子和原子的相似点和不同点。四、教学反思鉴于本节课是一节概念课,学生缺乏抽象思维理解的能力,在设计时,注重了两个体现、两个突出:1.两个体现:(1)体现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2)体现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

 

分子和原子教案18
上一篇: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15    下一篇: 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教学设计21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