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上册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检测试卷11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一单元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共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书写或注音有误的一组是()A.窠巢(kē)静谧(mì)酝酿(niàng)呼朋引伴B.晌晴(xiǎng)发髻(jí)着落(zháo)花枝招展C.贮蓄(zhù)棱镜(léng)高邈(miǎo)咄咄逼人D.澄清(chéng)莅临(lì)池畦(qí)淅淅沥沥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起来了,呼朋引伴地清脆的喉咙,唱出的曲子,与轻风流水着。A.高兴卖弄宛转应和B.高兴应和宛转卖弄C.卖弄应和欢快歌唱D.卖弄应和宛转歌唱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经典文学作品中所表现的社会人生,具有长远的认知价值和审美价值。读经典,就像看汽车的后视镜,是为了更好地前行。B.朱自清先生在《背影》一文中,用平实的语言抒写了亲人之间的真挚动人。C.语文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百科全书,是一个折射人生的多彩世界,是一部荡气回肠的交响乐。D.散文诗具有诗的情绪与想象,像诗一样精粹、凝练,但不像诗歌那样分行与押韵,而是以散文形式呈现。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A.冰心的创作曾受泰戈尔影响,其作品风格与泰戈尔有相似之处。比如,他们的作品都简洁、清新、细腻,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撷取细小的物象,捕捉刹那间的灵感。B.在开年首档“爆款”节目《经典咏流传》中,一首首经典古诗词经“和诗以歌”,再度惊艳了观众,好评如潮。C.我们阅读文学作品要注重方法:有的文章情感显豁直露,易于直接把握,有的深沉含蓄,要从字里行间细细品味。D.人对光阴是易感的,看到春花秋月,时光逝去,我们的心在岁月中蹉跎,在岁月中憧憬。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共9分,每小题3分)①关于唐赋的价值与地位,一向有“唐无赋”与“唐赋高峰”之说。两极之间,多有争议。这些争议,不无道理,也不无局限。这些局限往往与时代思潮和著述体例有关。随着思想的开放与唐以后赋研究的深入,重新估量唐赋的价值与地位,我们心气会更加平和,心态更加开放。②唐赋的题材承旧而出新、因时而变。大唐开国,充溢着向上生长的力量,颂美王朝君国的作品为数不少,讽谏的成分也有所加强,士人的报国之志与不平之气在赋体创作中开始振发,君臣唱和的风气殊为显盛。到了盛唐时代,赋体创作已突破题材的拘束,达到无人、无物、无情、无事不可以入赋的程度。中唐因古、律之分而有所侧重,古体多见科考失意、贬谪愤懑、社会批判,律赋则多写礼乐刑政、典章制度、祥瑞献奉;命题出入经史,意在探究治乱、推行教化、颂赞君国。晚唐赋作,一面吊古伤今,一面讽时刺世,更多末世景象与情怀。③赋经汉魏六朝,题材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但唐人还是尽量在传统的题材上寻求突破并致力于新题材的开创,直到晚唐,赋的题材内容还在因时、因人而变,而全部的唐赋既反映了深广的社会现实,也显现着丰富的生命意识。④唐代有散体大赋、骈赋、诗体赋、骚体赋等传统赋体,不仅集传统赋体之大成,而且衍生出律赋、文赋等新的赋作体式,并留存有杰出的俗赋篇章。唐赋体裁不仅多样而且多变,赋体流动不居的品格在唐代展示得最为明显。赋体的表现手法与赋作的体裁、体制关联互动,其中每类手法又自有其细致的技巧与演革的过程。⑤唐代辞赋大家的身份也发生了改变。汉世赋家,多为言语侍从之臣,身份类同俳优,魏晋文学自觉,激发了个体意识,不过赋家仍以高门士族居多。唐赋作家,身份既多,意识也更复杂。不同的身份意识影响及于赋作,形成不同视角与话语。⑥赋体的演革到唐代已达极致,以后基本处于停滞。赋体演革的停滞让后人不再有创新的机会与空间,而对于唐人来说,恰恰是一种幸运。唐赋因时代精神的影响与个体意识的彰显而形成了一定的风格;较之汉赋的雄霸夸饰与六朝赋的繁缛绮丽,唐赋康健朗畅,更可贵的是唐赋风格多元多貌,并有着时代与个人的特质。(摘编自刘伟生《唐赋:多元多貌广纳万有》)注: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类似于后世的散文诗。5.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唐无赋”与“唐赋高峰”两种说法都毫无道理,存在自身的局限性。B.随着思想的开放与赋研究的深入,人们确信唐赋的价值与地位高于其他朝代。C.盛唐时代,赋体创作不受题材的限制,达到一切可写的都可以入赋的程度。D.晚唐时期赋的题材才开始反映深广的社会现实,显现出丰富的生命意识。6.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①段提出了在思想更加开放、研究更加深入的情况下须对唐赋的价值与地位重新估量的问题。B.第②③段肯定了唐赋在题材上的突破及新题材的开创的贡献,也指出了唐赋的不足。C.第⑤段从作家身份的角度论述了唐赋作者身份的不同及其对赋作所带来的影响。D.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检测试卷11
上一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14    下一篇: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试卷六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