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上册

金色花教学设计17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感受语言的优美。2.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品味作者寄寓在作品中的情感。3.学习和借鉴散文诗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真情的写法。教学重难点1.反复诵读,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情感。2.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文,积累关于母爱的诗,问题质疑。教师:查阅有关泰戈尔的资料,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方法:朗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教学时间:一课时评价任务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诵读兴趣,发展语感,加深体验和领悟。2.能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3.通过朗读和想象,能大体感受作品的情景、节奏和韵味。4.考察在阅读全文基础上对重要段落和语句的细致阅读,具体感受作品的形象和语言。5.能通过小组和班级交流、学习成果展示等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6.考察对作品中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能有自己的体验,提高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教学过程环节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在这节课前我想做一个小小的调查:你们对自己的妈妈关注有多少?你知道妈妈的生日是哪一天吗?你知道妈妈喜欢什么颜色吗?你知道妈妈穿多大号的鞋吗?我想追问一句,在座的同学们,妈妈知道你们生日的请举手。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母爱,世间最平凡又最伟大的爱。她沉浸于万物之中,充盈于天地之间,像灿烂的阳光,像淙淙的春水,那我们该如何回报她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散文诗《金色花》,让金色花悄悄告诉你。(多媒体展示课件)环节二、了解作品基本常识,检查预习。活动一、走近作者,了解散文诗体裁的特点。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从本质上看,它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感和想像,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它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诗篇,即“散文其形,诗意其质”。活动二、学生展示预习的生字词。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读一读。匿(nì)笑祷告(dǎo)花瓣(bàn)衍(yǎn)评价目标: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环节三、诵读课文,初步感悟内容。活动一、学生自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出示要求:读清字音读准节奏读出重音读出感情活动二、学生听读课文,通过想象,大体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感受诗歌的情景和韵味。问题:1.徜徉在课文给我们描绘的场景中,看着孩子和妈妈在那里嬉戏,你有哪些感受?明确:温馨、幸福2.如果让你读出这种温馨与幸福,你觉得应该用怎样的语速、语调来朗读课文呢?明确:喜悦、舒缓、神情、温馨地活动三、以小组为单位赛读,推举代表展示,其他小组点评。活动四、学生谈整体感悟。问题:一首诗就像一幅画,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图画呢?明确: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我”想像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与妈妈嬉戏的画面。活动五、学生读后初步感知文中人物形象,教师期间点拨朗读,学生反复诵读,比读,体会诗歌朗朗上口的语言美。问题: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个怎样的妈妈?请你用“我读出了一个____________的孩子和一个____________的妈妈”的句式来回答。请说说你的理由。示例:我读出了一个淘气的贪玩的孩子,一位慈祥的爱读书的妈妈。我读出了一个伶俐可爱的孩子,一位温柔善良的妈妈。我读出了一个活泼机灵的孩子,一位勤劳美丽的妈妈。我读出了一个爱妈妈的孩子,一位爱孩子的妈妈。我读出了一个聪明的孩子,一位圣洁的妈妈。我读出了一个神奇的孩子,一位笃信宗教的妈妈。学生采用课文句子或句意表述理由时,教师引导学生揣摩下列语句或人物的语气、感情:(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的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孩子的调皮、快乐)(2)你要是叫到:“孩子,你在哪里呀?”(母亲的焦急惦念)(3)“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母亲的嗔怪、担忧、焦虑和欣喜)(4)“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孩子的淘气、撒娇和对母亲的爱恋)评价目标: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形成一定的语感。学生通过各种朗读方式(自由朗读、表演读、听读、赛读)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把握诗歌的基调。初步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文中的人物形象。环节四、小组合作,质疑探究。活动一、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问题,对文章进行深层次的分析。1、“我”是借助什么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的?明确:孩子想变成一朵金色花来表达对母亲的爱。泰戈尔把儿童想象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赞美孩子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2、“我”与妈妈进行了哪三次嬉戏?明确:三次嬉戏:母亲做祷告时,“我”开放花瓣散发香气。母亲读书时,“我”将影子投在书页上。母亲去牛棚时,“我”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3、“我”回报母爱,为什么总是

 

金色花教学设计17
上一篇: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散文诗两首    下一篇: 金色花教学设计20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