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上册

诫子书课件17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诸葛亮诫子书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品格高洁,才学渊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作者简介诸葛亮(181—234),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号卧龙先生。作者简介写作背景这篇文章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54岁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的一封家书,。它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背景故事诸葛亮为相数十年,效忠先主,辅佐后主,终因积劳成疾而逝世,享年54岁,临终遗嘱“掘棺材之地,穿平常服饰,不配器物”,留给子孙的财产只有桑800株,薄田15公顷。他以自身言行感染激励自己的子孙,其子诸葛瞻、诸葛尚均义无返顾,为国捐躯,一家三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深为后人传诵。学习目标:1、读准字音,熟读成诵。2、注意词语的积累和文句的精确翻译与理解。3、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夫(fú)澹泊(dàn)(bó)淫(yín)慢遂(suì)庐(lú)读准字音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读准字音补充注释:诫:警告,劝诫。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夫:语气词,文言虚词的一种,用于句首。如“夫”、“盖”。表示将发议论,起引出下文的作用。古代称之为“发语词”。以:用来。修身:修养身心。广:扩展。成学:成就励精:振奋年与时驰:年华意与日去:意志;岁月遂成枯落:最终;枯败;凋零。对照注释,翻译课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高尚君子的行为,以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互文)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通译全文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能来源于学习。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放纵懒散就不能振奋精神,冒险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通译全文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不能使学习有所成就。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通译全文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呢!1、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问题研究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励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2、本文就哪几方面进行了论述?这几个方面是如何展开论述的?问题研究A.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B.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都强调一个“静”字,修身要静,学习要静,获得成功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于“躁”字,把静、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的效果。3.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围绕“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个中心,告诫儿子要成才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找出这几个句子。问题研究A、淡泊: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B、立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C、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4.“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的核心是一个“静”字。“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问题研究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俭以养德”是建立在“静”的基础上的美德。学完这篇文章以后,你有什么感受或得到什么启发?拓展延伸提示: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找准角度,可谈收获,谈心得,谈感悟,谈反思…提出中心论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治学:静、学、志(正面)证明论点修身:淫慢、险躁(反面)告诫儿子:珍惜时光,有所作为积累四字美词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学以广才励精治性练习: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本文的中心句是。2.《诫子书》中诸葛亮总结一生经历,表达对儿子教诲与期望的千古名句是。3.《诫子书》中阐述“学、才、志”关系的句子是。4.《诫子书》中阐述过度享乐和急躁对修身养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句子。背诵课文夫---------,静---------。非---------,非-----------。夫学--------,------。非---------,--------。淫慢-----

 

诫子书课件17
上一篇: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课件PPT    下一篇: 诫子书课件19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