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上册

《杞人忧天》《穿井得一人》练习题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一、文学常识(每空1分,共15分)1、《穿井得一人》选自,又称,时期家的代表著作。时期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本文题目是编者加的,“穿”的意思是。2、《杞人忧天》节选自。今本篇,内容主要为、、。作者,相传是时期的家人物,国人。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每空1分,共12分)溉汲( )杞国( )崩坠( )废寝食( )星宿( )耶( )光耀( )充塞( )躇步( )跐蹈( )( )舍然( )三、解释下列字词(每词1分,共45分)1、宋之丁氏 之:2、家无井而出溉汲 溉汲: 溉: 汲:3、常一人居外 常: 居:4、及其家穿井 及: 穿:5、吾穿井得一人 得:6、有闻而传之者传:之:者:7、国人道之 道:8、闻之于宋君 闻:9、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令: 于:10、丁氏对曰对:11、得一人之使使:12、求闻之若此闻:若:13、身亡所寄 亡: 所: 寄:14、废寝食者 废: 寝: 食: 者:15、因往晓之 因: 往:晓:之:16、不当坠耶 当: 坠: 耶:17、天,积气耳 积气: 耳:18、若屈伸呼吸 若:19、终日在天中行止 终日: 行止:20、奈何忧崩坠乎奈何:21、只使坠 只使: 22、积块耳 积块:23、亦不能有所中伤 中伤:24、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亦: 舍然:四、一词多义(每空1分,共13分)1、之:闻之于宋君()得一人之使()晓之者曰()宋之丁氏()闻:闻之于宋君()有闻而传之者()求闻之若此()3、于:闻之于宋君()非得一人于井中()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若:求闻之若此()若躇步跐蹈()其:其人曰()奈何忧其坏()五、指出通假字并翻译(每空2分,共4分)1、身无所寄()2、其人舍然大喜()六、指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每空2分,共4分)1、国人道之古义:()今义:()2、亦不能有所中伤古义:()今义:()七、指出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每空2分,共4分)1、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2、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八、翻译下列句子(每句4分,共36分)1、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2、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3、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4、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5、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6、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7、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8、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9、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九、判断正误(12分)1、《穿井得一人》节选自《吕氏春秋》先秦儒家代表著作。战国末秦相吕不韦集门客共同编写而成。全书二十六卷,分为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2、《穿井得一人》这篇寓言告诉我们,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易相信传闻,也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3、《穿井得一人》一文造成讹传的原因有很多:丁氏对此表述不够清楚,这是其一;“传之者”未经调查分析就传播开去,这是其二;“国人”似乎也乐于接受这种离奇的传闻,于是愈来愈广,这是其三。事实上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许多谣传也是这样产生的。()4、宋君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是因为宋君不太相信穿井得一人的事情。()5、通过《穿井得一人》这个故事我们得到的启示是:说话要防止歧义;不要轻信流言蜚语,不要传播未经自己考察的话;对传闻应该采取谨慎的态度,调查研究,去伪存真,不要以讹传讹。()6、《杞人忧天》这则寓言中杞国人“忧天地崩坠”,因此“晓之者”从“天”“地”两方面加以开导。就“天”解说的内容是“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就“地”解说的内容是“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杞人忧天》《穿井得一人》练习题
上一篇:袁珂简介    下一篇: 《杞人忧天》阅读练习及答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