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18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七年级语文(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语言累积及运用【本题满分14分】语言基础知识【本题满分8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热忱(chen)随声附和(he)B.虐(nue)待人声鼎(ding)沸C.怂(song)恿杞(qi)人忧天D.倜傥(dang)刨(pao)根问底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帐篷神采奕奕弈B.庇护惊慌失措C.安祥详美不胜收D.晕眩怪涎诞不经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理想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探索的水平。B.昨日,记者从市委办公室获悉,我市已全面启动今年大雾、大雪等灾害天气应急预防。C.初一是整个初中生活的起步阶段,因此,做每件事情都要细心谨慎,小心翼翼。D.国家的强大、制度的优越是中国撤离在利比亚人员行动取得成功的坚实基础。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1)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见异思迁:()(2因为从外表看来,不管是那只家养的白鸭还是麝香鸭,都和真正的水鸭长得(大相径庭)。大相径庭:()语言运用【本题满分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2分)“少年正是读书时”,上中学以来你一定读了不少书。请你介绍一种你认为最好用的读书方法,并说说这种读书方法的好处。(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语言通顺得体,含标点不少于60字。)名著阅读【本题满分4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4分)师徒们入此山,正行到嵯峨之处,三藏道:“悟空,我这一日,肚中饥了,你去那里化些斋吃。”行者陪笑道:“师父好不聪明。这等半山之中,前不巴村,后不着店,有钱也没买处,教往那里寻斋?”三藏心中不快,口里骂道:“你这猴子,想你在两界山,被如来压在石匣之内,口能言,足不能行;也亏我救你性命,摩顶受戒,做了我的徒弟。怎么不肯努力,常怀懒惰之心!”行者道:“弟子亦颇殷勤,何尝懒惰?”三藏道:“你既殷勤,何不化斋我吃?我肚饥怎行?况此地山岚瘴气,怎么得上雷音?”行者道:“师父休怪,少要言语。我知你尊性高傲,十分违慢了你,便要念那话儿咒。你下马稳坐,等我寻那里有人家处化斋去。”行者将身一纵,跳上云端里,手搭凉篷,睁眼观看。可怜西方路甚是寂寞,更无庄堡人家,正是多逢树木少见人烟去处。看多时,只见正南上有一座高山,那山向阳处,有一片鲜红的点子。上文选自长篇小说《》,作者是()。“怎么得上雷音?”一句中“怎么”的词性是(),“有一片鲜红的点子。”中“鲜红”的词性是()。古诗文累积与理解【本题满分12分】下列各项对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秋词》一诗中,作者一反常态,赞美了秋天的美好,表现了诗人奋发向上的精神和豁达乐观的情怀,也表现了诗人虽遭受打击而毫不气馁,仍昂扬进取的精神。B.“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的这两句诗融情入境,用跋涉五溪简述路途的遥远与艰辛,隐含着他对王昌龄被贬僻壤的同情,流露出对友人的担忧。C.在《夜雨寄北》一诗中,李商隐用“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两句诗,生动地刻画了现实中与妻子久别重逢后秉烛夜谈的情景,表达了对妻子深深的思念之情。D.“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这两句诗既借天空簇拥的云朵写出了顾城的高大与挺拔,又借用被猎猎秋风吹散的清脆的马蹄声,写出了孤城的寂寥与辽远。8.根据提示默写(10分)(),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淫慢则不能励精,()。(诸葛亮《诫子书》)(),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晴空一鹤排云上,()。(刘禹锡《秋词》)僵卧孤村不自哀,()。(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山入潼关不解平。(谭嗣同《潼关》)正是江南好风景,()。(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子夏曰:“(),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十二章》)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唱出婉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文言文阅读【本题满分14分】课内文言文【本题满分7分】9.请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3分)静以修身静:()年与时驰驰:()缀行甚远缀:()狼亦黠矣黠:()其人舍然大喜舍:()三军可夺帅也夺:()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相委(而)去学(而)不思则罔一狼(洞)其中(传)不习乎非学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18
上一篇:七年级上册语文期终试卷    下一篇: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19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