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物理 > 八年级上册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习题(含答案)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能力提升】1.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如图所示,这说明了()A.发声的音叉在振动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快2.在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不能产生声音的是()3.在探究人耳怎样听到声音时,可以用肥皂膜模拟人耳的鼓膜。如图所示,当喇叭发声时,肥皂膜将()A.振动 B.静止不动C.一直向右运动 D.一直向左运动4.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A.真空不能传声B.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C.声音在固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D.喇叭发音时,放在纸盆上的纸屑在上下跳动,说明纸盆在振动5.(2017·山东济宁中考)同学们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有下面两种看法,请根据你的知识,对每种看法作出评论。(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运动产生的”,评论:(2)“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评论:6.如图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说明声音可以在中传播;还可以观察到紧挨音叉的塑料球弹起,说明声音是由产生的。7.已知人耳区分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0.1s以上,现有一根长为8.5m的铁管,如果你将耳朵贴在铁管的一端,让另一个人去敲击一下铁管的另一端,则敲击声由空气传入你的耳朵需要s,你会听到次敲打的声音。(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在铁中传播速度为5200m/s)8.观察下表,试写出两个与声音传播速度有关的结论。一些介质中的声速v/(m·s-1)空气(0℃)331海水(25℃)1531空气(15℃)340冰3230空气(25℃)346铜(棒)3750软木500大理石3810煤油(25℃)1324铝(棒)5000水(常温)1500铁(棒)5200结论:(1)。(2)。【探究创新】★9.声音传播的速度和温度有关,下表是空气中声速随温度变化的数据:空气温度/℃-20-100102030声音速度/(m·s-1)318324330336342348(1)请你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系中作出声速和温度关系的图象。(2)请你根据所作图象找出温度为-5℃时声速为m/s。参考答案1.A解析:音叉发声时乒乓球被弹起,说明音叉在振动;音叉振动不容易观察,通过乒乓球的运动反映音叉在振动,这是一种实验方法——转换法。2.C解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敲击水瓶琴,水瓶琴振动发出声音;真空罩中响铃的闹钟振动发声,只是声音没有被传播出来;关闭的立体声收音机,不会产生声音;吹响的哨子,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3.A解析:人耳听到声音的原理是外界传来的声波能引起鼓膜的振动。当喇叭振动发出声音后,声音经过空气传播到肥皂泡处,可以使肥皂泡产生振动。4.C解析:对题中提供的四个选项逐一进行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选项A正确;查阅教材小资料“一些介质中的声速”可知,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声音在固体中一般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故选项B正确,选项C错误;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喇叭发音时,放在纸盆上的纸屑在上下跳动正是说明了这个道理,故选项D正确。5.答案:(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故此种说法错误(2)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相同的,故此种说法错误6.解析:由题意知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的音叉也会发声,说明了右边音叉发出的声音传到了左边音叉,引起了左边音叉振动。根据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可知,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紧挨音叉的塑料球弹起,说明了发声的音叉在振动,由此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答案:空气振动7.解析:由v=,得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t1==0.025s,声音在铁管中的传播时间为t2==0.0016s,则两次声音的间隔小于0.1s,此时人耳无法分辨两次声音,故只能听到一次敲打声。答案:0.025一8.解析:通过分析表格数据,总结出规律性的结论,是一种必须具备的能力。由表格数据可以看出:在空气中,随着温度的变化,声速是不同的,说明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温度有关;通过比较在气体、液体、固体中的声速数值可知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最快。答案:(1)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温度有关(2)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最快9.答案:(1)如图所示(2)327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习题(含答案)
上一篇:八年级上册物理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步练习有答案    下一篇: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同步练习12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