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物理 > 八年级上册

平面镜成像导学案(学生版)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平面镜成像学习目标: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理解平面镜在实际中的应用。2.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3.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4.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学习重点: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感受探究的各个环节。学习难点: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虚像的概念。学法指导:质疑、探究、观察、讨论、交流1、当光从一种物质射向另一种不透明的物质的界面时,会返回到原来传播的物质中,这种现象叫做光的____,在这种现象中光路是的。2、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镜面反射、漫反射都遵循定律。1、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把一张大的白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纸上竖直放置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并将玻璃板的位置在纸上画出来。(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固定,记录下这个位置,观察它在玻璃板后面的成像情况。(3)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同样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点燃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前面那支蜡烛的像的位置。这种方法就是我们物理学中常用的等效替换法。思考:像和物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的大小_____(“相等”或“不相等”)。(4)改变点燃蜡烛的位置,再重复上面的操作,记下每次实验中蜡烛和像的位置,并比较蜡烛和像的大小。次数物到平面镜的距离/cm像到平面镜的距离/cm像距与物距的关系12(5)把蜡烛和玻璃板移开,用直线的把每次实验中蜡烛和像的位置连起来,用刻度尺测量它们到玻璃板(平面镜)的距离,再用量角器量一下这条线与平面镜镜面之间的夹角。结论: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相等”或“不相等”),像和物的连线跟平面镜______(“垂直”或“平行”)。通过以上的实验可以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①像与物的大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___。③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考:1.做该实验时,我们为什么选用透明的玻璃而不选用不透明的平面镜?因为:。2.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_______________关系;3.玻璃板为什么要和纸垂直?。2、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应用:1.检查视力时,眼睛与视力表应相距5m远.如图8-1所示,若视力表距平面镜3m,人离平面镜的距离为()A.1mB.2mC.3mD.4m2.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远离平面镜,像也远离平面镜,像变小B.物体远离平面镜,像也远离平面镜,像的大小不变C.物体靠近平面镜,像的位置不变,像的大小不变D.物体靠近平面镜,像靠近平面镜,像变大2、平面镜虚像的原理如图右图所示,s是烛焰上的一点,从s点发出了两条入射光线,(1)、请你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利用尺规或是量角器分别准确的找到对应的两条反射光线。(2)、思考讨论:反射光线沿传播方向能否相交?反射光线所在的这两条直线能否相交呢?怎么相交的?如果人的眼睛正处于反射光线传播的路径上,会觉得这两条光线是从哪里发出来的呢?(作图说明)平面镜成像原理:,所成的像是3、平面镜的应用举例说明平面镜在生活、生产等各方面有哪些应用?把你所知道的写在下面。(小组讨论)4、凸面镜和凹面镜自学教材P79科学世界内容,完成下面思考题:1、凸面镜和凹面镜都属于球面镜,凸面镜和凹面镜成像原理是什么?2、凸面镜和凹面镜对光线的作用分别是什么?3、凸面镜和凹面镜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举例)1.身高1.6m的同学站在学校的平面镜前1m的地方,则他在镜中的像到镜面的距离是m;当他向镜面移近0.5m时,人与像之间的距离是,此时他在平面镜中像的大小(填“变大”、“不变”、“变小”)。2.“水中倒影”是由于光的现象形成的,池水深3m,在高出水面12m处有一盏灯,此灯在水中所成的像到水面的距离是m。3.如图2是从平面镜中看到的钟表的像,小明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得出此时钟表的指示的时间是_________。4.在平面镜成像实验中,选择两根相同蜡烛的目的是;选用玻璃板的目的是。5.一只小鸟在平静的湖面上飞过,当小鸟距水面3m时,小鸟在湖面的“倒影”是(填“实”或“虚”)像,它是由于光的形成的,该“倒影”距小鸟m。6.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比平面镜大的物体,不能在镜中成完整的像B.平面镜所成的像一定是虚像C.在平面镜后面的物

 

平面镜成像导学案(学生版)
上一篇:平面镜成像导学案23    下一篇: 第4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学案16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