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物理 > 八年级上册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PPT课件二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一1.透镜的分类中间厚、边缘薄凹透镜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根据透镜结构特点提出一种辨别透镜种类的方法!识别下列透镜:2.透镜的主光轴与光心:透镜上通过两个球心O1O2的直线叫做主光轴透镜的中心位置有一个点O,叫做光心光心o经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3.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凸透镜对平行光线起会聚作用也叫会聚透镜。结论: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两边的焦距相等。凸透镜的实焦点、焦距结论:从凸透镜焦点处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F想一想:从凸透镜焦点处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光线将会??????FFF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1、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2、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3、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4.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F结论: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此凹透镜也叫发散透镜。虚焦点根据光路可逆, 下面的光线应如何射出?结论:射向凹透镜另一侧焦点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1、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3、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2、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发散射出,反向延长通过焦点在下列虚线处填上适当的透镜根据透镜对光线作用提出一种辨别透镜种类的方法!完成下列光路图二生活中的透镜1.照相机:来自景物的光经过镜头后会聚在胶卷上,形成一个倒立的、缩小的实像。镜头(凸透镜)胶卷(像)平面镜镜头(凸透镜)2.投影仪:(幻灯机)像投影片上的图案通过凸透镜形成一个放大的、倒立的实像.1.平面镜在这里有什么作用?亲,投影仪的使用中要注意的两个问题哦!改变光的传播路径,使投影片的像出现在投影机前方的屏幕上投影片要倒放2.我们在屏幕上要看到正立的像投影片应该怎么放?3.放大镜:放大镜就是凸透镜,也是常用的光学仪器之一.能使物体成放大的、正立的虚像,而且像与物同侧。放大镜放大镜头(凸透镜)(像)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投影仪三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凸透镜、蜡烛、光屏如何放置?注意: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理解物距、像距、焦距概念FF2F2F物距U像距Vu分析数据总结规律放大镜正立放大虚像投影仪(幻灯机)照相机规律应用正倒大小实虚不成像u=fv>2f倒立放大实像fv=2f倒立等大实像u=2ff倒立缩小实像u>2f像距与焦距的关系像的性质物距与焦距的关系测焦距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是正立的。凸透镜成像规律记忆口诀分界点:一倍焦距分虚实,实像的位置:物在外(二倍焦距以外)、像在间(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物在间、像在外。实像的变化: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虚像的变化:物近像近像变小;物远像远像变大。二倍焦距分大小(针对实像来分大小);小总结:实像和虚像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形成的,能呈现在光屏上.例如:虚像:是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形成的,不能呈现在光屏上.例如:平面镜成虚像放大镜的虚像小孔成像.照相机的实像投影仪的实像折射形成虚像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1)用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射入,经透镜后会聚于A点,测得A点距透镜10厘米,则透镜的焦距是()厘米。(2)若烛焰放在距上述透镜8厘米处,经透镜可得到一个像。(填像的性质:倒正、放大缩小、虚实)(3)若烛焰放在此透镜前12厘米处,经透镜可得到一个像。(4)若烛焰放在此透镜前25厘米处,经透镜可得到一个像。难度系数正立、放大、虚倒立、放大、实倒立、缩小、实10某同学用焦距为10㎝的凸透镜去观察书上的文字,所成的像如图所示,则文字到凸透镜的距离为(????)A.25㎝???????????B.15㎜???????????C.6㎝?????????????D.12㎝难度系数Cu正立放大虚像运用知识点:老奶奶用放大镜看报纸时,为了看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A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远一些B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近一些C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近一些D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远一些难度系数运用知识点:虚像的变化:物远像远像变大。A把烛焰放在焦距为f的凸透镜的主轴上,在烛焰从u>2f处向焦点靠近的过程中,烛焰所成的像是()A.先成实像,后成虚像 B.先成倒立的像,后成正立的像C.先成缩小的像,后成放大的像 D.像距先减小,后逐渐增大难度系数C运用知识点:实像的变化:物近像远像变大。有四种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如果要使距凸透镜15cm的物体在光屏上得到缩小的像,那么应选凸透镜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PPT课件二
上一篇: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件七    下一篇: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件三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