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物理 > 八年级上册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课件12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透镜及其应用考点9凸透镜与凹透镜┃考点自主梳理与热身反馈┃自主梳理1.凸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作用。2.理解“会聚”与“发散”:透镜对光线“会聚”或“发散”的作用是相对于入射光线而言的,一般采用延长入射光线的方法来判断:观察折射光线比入射光线延长线会聚发散靠近了主光轴为“会聚”,如图3-1甲所示;折射光线比入射光线延长线远离了主光轴为“发散”,如图乙所示。3.透镜三条特殊光线作图(1)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如图3-2所示)。(2)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如图3-3所示)。考点10凸透镜成像规律1.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安装调节:在光具座上依次安装蜡烛、凸透镜与光屏,点燃蜡烛,调节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_,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________。(2)实验过程:依次改变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调节光屏,观察成像情况。同一高度中央(3)实验记录f(4)评估交流:无论如何移动光屏,均得不到像的原因: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或是物体在____________内或物体在________上。v=2f等大v>2f放大实v>f虚放大镜放大不在同一高度一倍焦距焦点凸透镜考点11生活中的透镜1.生活中的透镜(1)照相机:镜头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物距______________,胶卷上得到一个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像。物体离照相机越远,所成的像越______。(2)投影仪:镜头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大于____________、小于____________,光屏上得到物体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像,所以投影片要________;平面镜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大于二倍焦距倒立缩小实小凸透镜一倍焦距二倍焦距倒立放大实倒插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3)放大镜:物距,得到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像,物、像在透镜的______侧,物体离放大镜越远,所成的像越______。2.望远镜和显微镜(1)望远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望远镜,物镜相当于照相机,成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像,落在目镜的一倍焦距以内;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像。(2)显微镜:物镜相当于投影仪,成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像,落在目镜的一倍焦距以内;目镜相当于放大镜,再一次成正立、________的______像。小于一倍焦距正立放大虚同大倒立缩小实正立放大虚倒立放大实放大虚1.眼睛的成像原理眼睛的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的相似(u>2f时,f但眼睛是通过改变焦距来成清晰的像的。当人看某物体时,物体恰能成清晰的像,当人靠近物体时,晶状体变凸(焦距变小),使物体仍成清晰的像(如图3-4甲所示);当人远离物体时,晶状体变平(焦距变大),使物体仍成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考点12眼睛和眼镜2.近视眼、远视眼成因及矫正厚强前薄弱后凹透镜凸透镜发散会聚热身反馈在森林中旅游时,请不要随意丢弃饮料瓶,因为饮料瓶内进入水后,相当于一个________镜,对太阳光有________作用,容易引发火灾。2.一简易照相机的镜头焦距为6cm,则该相机中胶片离镜头的距离应为()A.小于6cmB.大于6cm、小于12cmC.大于24cmD.大于12cm、小于24cm凸透会聚B3.人的眼睛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如图3-5所示表示的是来自远处的光经小丽的眼球折光系统的光路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小丽是正常眼B.小丽是远视眼C.应利用凸透镜矫正D.应利用凹透镜矫正D┃考向互动探究与方法归纳┃互动探究例1在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刚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如图3-6所示。(1)当把蜡烛放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位置时,点燃蜡烛,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倒立的、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2)若遮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分,则烛焰在光屏上的成像情况是____________(选填“完整的像”“一半的像”或“无法成像”)。(3)若把图中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视网膜,当“眼睛”戴上近视眼镜时,烛焰刚好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近视眼镜,则清晰的像会成在“视网膜”的________(选填“前面”或“后面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课件12
上一篇: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课件11    下一篇: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课件15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