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物理 >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20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八年级物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B.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cmC.一个墨水瓶高度为1cmD.一张试卷的厚度大约1mm2.如图所示为测硬币直径的几种方法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A.B.C.D.3.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v=s/t可知()A.该物体的速度v与时间t成正比B.该物体的速度v与路程s成反比C.该物体通过的路程s与时间t成正比D.无法判断4.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A.山B.船C.流水D.河岸5.轿车在公路上向东快速行驶,人在人行道上向东行走,如果以轿车作为参照物,则()A.人向东运动B.人向西运动C.人静止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6.如图所示为描述物体运动过程的图像,可以表示同一种运动规律的是()(1)(2)B.(2)(3)C.(1)(4)D.(2)(4)7.水中游动最快的旗鱼,速度可达108km/h;陆地上跑得最快的猎豹,1s可跑40m;空中飞行最快的褐海燕,每分钟能飞行5km,比较它们速度的大小()A.猎豹的最大B.旗鱼最大C.褐海燕最大D.三者一样大8.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甲乙速度之比为4: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5:2,则所用的时间之比为()A.10:3B.3:10C.8:15D.15:8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9.测量某物体长度,测量结果分别是:25.0cm、25.1cm、25.12cm、25.3cm、26.4cm,则测量结果中数据是不合理的,数据是不正确的,物体的长度更接近cm。10.学了刻度尺的使用后,李华同学使用刻度尺测量了粉笔盒的宽度,李华的测量如图所示。请你对李华的测量做出评估。(1)(2)(3)第10题第12题11.“五一”期间,丽丽乘坐的汽车刚刚进入井冈山景区,便有一种“车行绿色中,风景扑面来”的感觉,实在是令人心旷神怡。“车行绿色中,风景扑面来”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与。12.如图所示,是一个骑自行车的人与一个跑步的人运动的路程与时间变化的图线,根据该图线能够获得合理的信息。示例:信息一:骑自行车者比跑步者迟5s出发;信息二:信息三:13.汽车在前20s内通过200m的路程,在后40s内通过250m的路程,则汽车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m/s。14.人步行的速度大约是1.2m/s,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某同学家距学校600m,他以此速度从家步行至学校需要的时间是s;以该同学身上背着的书包为参照物,他是(填“运动”或“静止”)的。15.如图所示的是两种比较自行车和摩托车运动快慢的方法:甲图中让两者运动相同的________,图中________运动的路程长,所以摩托车运动________(填“快”或“慢”)。乙图中让两者运动相同的________,图中__________完成运动所需的时间长,所以自行车运动________(填“快”或“慢”)。三、实验探究题(共31分)16.(6分)(1)如图所示,铅笔的长度为cm。(2)图中秒表的读数是s。17.(5分)如图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1)小球在做(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其理由是:。(2)小球从B点运动到D点的平均速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球从A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3)小球在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最大;(4)下图中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该小球运动情况的是。(填图中的选项字母)18.(10分)如图,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提供的实验器材有:木板(长为120.0cm,底端有金属挡板)、小车(长15.0cm)、秒表、木块。(1)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________(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2)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

 

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20
上一篇: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12    下一篇: 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31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