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物理 >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线上物理试卷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八年级线上物理第Ⅰ卷 选择题(共2大题 共32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将你选择的答案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1.质量是0.5kg的字典,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图1中能正确表示字典受力的图是A. B. C. D.图12.关于惯性,下列四个现象中对应的说明不正确的是A.拍打刚晒过的被子,灰尘脱落,说明灰尘有惯性B.手握锤柄在地面上撞击几下,锤头就能紧套在锤柄上,说明锤头有惯性C.汽车紧急刹车,车上的人会向前倾,说明车有惯性D.箭离开弓弦后,仍能向前飞行,说明箭有惯性3.将一长方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2所示,若沿虚线切掉一半,则长方体的密度、长方体对桌面的压强和压力的变化是图2A.密度不变,压强不变,压力变小 B.密度不变,压强变小,压力变小C.密度变小,压强变小,压力变小 D.密度不变,压强不变,压力不变 4.1648年,帕斯卡曾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如图3所示,在装满水的密闭木桶的桶盖上,插入一根细长的管子,然后在楼房阳台上向细管子里灌水,结果只用几杯水就把木桶压裂了。该实验说明影响水产生压强大小的因素是图3A.水的质量 B.水的体积 C.水的深度 D.水的密度5.图4所示的生活现象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图4A.火车轨道 B.用吸管吸饮料 C.拦河大坝 D.锅炉水位计6.一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示数为5N,当它浸入水中时,示数为3N,此时物体所受的浮力为A.2N B.3N C.5N D.8N7.将质量为150g的物体投入盛有100mL酒精的量筒中(已知ρ酒精=0.8×103kg/m3),物体静止后,酒精液面上升到250mL刻度线处,则该物体在量筒中的情况是A.物体漂浮在酒精液面上 B.物体沉在量筒底部C.物体悬浮在酒精中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力推一辆汽车,汽车静止不动,推力在这个过程中对汽车做了功B.提着水桶在路面上水平向前移动一段路程,手竖直向上的拉力对水桶做了功C.抛出手的铅球在空中向前运动的过程中,推力对铅球做了功D.用手从地面竖直提起水桶,手竖直向上的拉力对水桶做了功 9.蹦床运动是体操运动的一种。如图5所示,当运动员被蹦床弹起,离开蹦床向上运动到最高点的过程中,他的重力势能和动能变化情况图5A.重力势能增大,动能减小 B.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减小C.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 D.重力势能增大,动能增大10.甲、乙、丙三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分别放入酒精、水和浓盐水中(三种液体深度均大于球的直径,(酒精((水((浓盐水),它们静止时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1、F2、F3,则下列几种情况中,不可能的是 A.F1(F2(F3B.F1(F2(F3C.F1(F2(F3D.F1(F2(F3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不选或选错的得零分.请将其序号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11.如图6所示,小丽用力F把一木块压在竖直墙面上静止,现有以下受力分析,正确的是图6A.木块对墙的压力和墙对木块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B.墙对木块的支持力和木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C.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和木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D.小丽对木块的压力F和墙对木块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12.小明利用海绵、桌子和砝码进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如图7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图7甲、丙图探究的问题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是否有关探究过程用到了控制变量的方法通过观察海绵凹陷程度判断压力作用效果探究的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都有关13.如图8所示,一个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竖直悬浮在某液体中,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F1为6N,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F2为14N,g取10N/k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8A.正方体受到的浮力为8NB.正方体上表面到液面的距离h1为6cmC.液体的密度为0.8×103kg/m3D.液体对物体下表面的压强为1.4×103Pa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2大题 共61分)三、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4.如图9甲所示,当向两张纸中间吹气时,纸会向中间靠拢,这个实验现象说明,根据这一规律可制成图9乙所示装置,当向塑料管B中用力吹气时,细管A中液面将会(选填“下降”、“不动”或“上升”)。甲 乙图9 图1015.如图10所示,把两支完全相同的密度计分别放在甲、乙两种液体中,它们所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甲和F乙,则F甲 F乙;若两液体深度相同,则两

 

八年级线上物理试卷
上一篇:八年级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word版    下一篇: 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37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