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上册

《三峡》专项练习(中考试题)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三峡试题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泝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一..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1.自三峡七百里中自()2.略无阙处阙()3.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嶂()隐()4.自非亭午夜分自()5..不见曦月曦()6.至于夏水襄陵襄()7.沿溯阻绝溯()绝()8.或王命急宣或()9.有时朝发白帝发()10.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虽()奔()疾()11.则素湍绿潭湍()12.绝巘多生怪柏绝()巘()13.飞漱其间漱()14.良多趣味良()15.晴初霜旦旦()16.林寒涧肃肃()17.属引凄异属()18.空谷传响响()19.哀转久绝绝()20.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故()二.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4.朝发白帝,暮到江陵。5.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6.素湍绿潭,回清倒影。7.悬泉瀑布,飞漱其间。8.清荣峻茂,良多趣味。9.空谷传响,哀转久绝。10.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综合练习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A.沿溯阻绝(顺流而下)B.乘奔御风(奔驰)C.夏水襄陵(河岸)D.属引凄异(连续)2.下面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一句的翻译,请选出正确的一项()A.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B.向来碧绿的潭水里,清楚的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C.平静的河流,碧绿的潭水,都清楚的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D.平时碧绿的潭水里,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影子。3.郦道元笔下那雄奇险峻的三峡,业已成为举世瞩目的水利工程。截至2006年5月20日,大坝工程全线建成。听到这振奋人心的消息,你想对三峡工程的建设者们说些什么?(字数在50个以内)例:三峡工程的建设者们:你们谱写了筑坝史上的记录,创造了建筑上的奇迹!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4.课文在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静景,也描写了悬泉瀑布,飞溯其间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5.文章最后的渔者歌谣体现了三峡秋景怎样的特点?作用是什么?寂静凄清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6.《三峡》的作者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7.结合具体语境,说说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使用的妙处。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飞”形象一写出了瀑布从天而降,落下深谷的气势。8.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寥寥几笔,便能将景物的神韵表现出来,如只用“素湍绿潭,回清倒影”8个字,便写出了春冬之时的江水澄澈,景色明媚。9、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也可以从本文找出两条理由,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3分)理由1:水流急原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或:虽乘风御风不以急也。)理由2:落差大原句: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10.诗人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两句诗,印证了本文中那些句子?(2分)答: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11.文章花了大量笔墨,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直接描绘三峡的景物,而第四段中却写到“渔者歌曰”,这是采用侧面(或间接)的描写手法,其作用是:渲染出三峡秋景的凄清萧瑟.12.文中对三峡景物的描写很有特色。请从文中再选出两处景物,仿照例句进行描写。例:碧绿的潭水,怪异的松柏,飞悬的瀑布,悲凉的渔歌,险峻的山峰,凄厉的猿啼。13.填空:文中用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14.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三峡的山”和“夏季的水”的特点。三峡山的特点是连绵不断、高耸峻拔。夏季江水的特点是江水盛大、水流湍急15.2006年5月20日14时,三峡坝顶上激动的建设者们见证了大坝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的历史性时刻。至此,世界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坝终于在中国长江西陵峡全线建成。三峡大坝建成后,大坝本身就是一道壮丽的景观。北京三峡游的线路一直在追踪三峡大坝的建设进程。如果你是导游,试写一段导游词:示例:各位旅客,欢迎你们来三峡观光。七百里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四季美景,风格迥异。春冬之时,潭水碧绿,清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飞悬;夏季水涨,江流汹涌;秋景凄寒

 

《三峡》专项练习(中考试题)
上一篇: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下一篇: 《三峡》学案练习及答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