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上册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唐诗五首》教案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题目野望课型新授课教学目的1、诵读诗歌,领略律诗的韵律之美。2、结合相关背景,领会诗歌主旨,体会诗人的情感。3、了解律诗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借以分析诗歌,领会诗人谋篇布局之精巧。重点难点1、结合相关背景,领会诗歌主旨,体会诗人的情感。2、体会诗歌的意境,积累优美的诗句。教具多媒体教法探究法一、作者简介:王绩(585~644),唐初著名诗人。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他是后世公认的五言律诗的奠基人。王绩是隋末大儒王通的弟弟。除一度作过六合县丞、太乐丞等卑职外,一生大部分时间隐居乡里。生平不拘礼教,豪放纵酒,自比嵇康、阮籍、刘伶和陶渊明。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有避世的思想和抑郁的感慨,与唐初流行的浮靡诗风显然有别。二、注释:⑴东皋(gāo):诗人隐居的地方。(2)薄(bó)暮:傍晚。薄,迫近(3)徙倚(xǐyǐ):徘徊。(4)落晖:落日。(5)犊(dú):小牛,这里指牛群。(6)禽:泛指猎获的鸟兽。(7)采薇:薇,是一种植物。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三、诗歌赏析: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表现了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层层树林已染上萧瑟的金黄的秋色,起伏的山峦唯见落日的余晖。描写了一派秋意颇浓的山野景色。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一幅山间晚秋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述说自己还不能象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面对现实中的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四、诗歌主旨:《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全诗写的是秋色中的山野,于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透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诗歌描绘了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五、理解性默写:1.《野望》中写出自然景色的句子是: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2.《野望》中抒发作者孤独抑郁之情的诗句是: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3.王绩在《野望》一诗中写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的诗句是: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4.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5.《野望》中,描写秋意正浓的山野景色的诗句是: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板书设计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点名时间、地点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萧瑟恬静的景色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孤独抑郁的心情教学回顾作业批改小结领导审阅意见第周1课时年月日制定题目黄鹤楼课型新授课教学目的1、诵读诗歌,领略律诗的韵律之美。2、结合相关背景,领会诗歌主旨,体会诗人的情感。3、了解律诗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借以分析诗歌,领会诗人谋篇布局之精巧。重点难点1、结合相关背景,领会诗歌主旨,体会诗人的情感。2、体会诗歌的意境,积累优美的诗句。教具多媒体教法探究法一、黄鹤楼简介:据《报恩录》记载,黄鹤楼原为辛氏开设的酒楼,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之它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过了10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并跨上黄鹤直上云天。辛氏为了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巍峨耸立于武昌蛇山的黄鹤楼(武汉),享有“天下绝景”的盛誉,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李白曾登黄鹤楼想题诗纪念,但当他看到崔颢的《黄鹤楼》后,自认无法超越,就此收手。只在崔诗下面题了行字:“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事后,李白对崔颢的这首诗念念不忘,曾两次作诗模仿此诗的格调。如:在金陵凤凰台时写下了《登金陵凤凰台》,还有《送孟浩然之广陵》。二、作者简介:崔颢hào,汴州(开封)人氏,(公元704?—754年)唐玄宗开元11年(公元723年)进士。他才思敏捷,长于写诗,系盛唐诗人,《旧唐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有《崔颢集》。三、诗歌赏析: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仙人已经乘着黄鹤离去,只徒然留下一栋黄鹤楼在此地。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黄鹤离去之后再也没有回来过,而白云千年以来依然飘浮在空中,不因黄鹤离去而有所改变。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晴天里,汉阳一带川旁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也长满茂盛的芳草。日暮乡关何处是?烟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唐诗五首》教案
上一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唐诗五首》教学设计    下一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教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