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上册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7课《昆明的雨》同步练习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昆明的雨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题目。莲花池边有一条小街,有一个小酒店,我们走进去,要了一碟猪头肉,半市斤酒(装在上了绿釉的土瓷杯里),坐了下来。雨下大了。酒店有几只鸡,都把脑袋反在翅膀下面,一只脚地,一动也不动地在檐下着。酒店院子里有一架大木香花。昆明木香花很多。有的小河沿岸都是木香。但是这样大的木香却不多见。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的。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1)对文段中“釉”“匝”的读音、笔顺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釉”读“yóu”;“匝”的笔顺为B.“釉”读“yòu”;“匝”的笔顺为C.“釉”读“yóu”;“匝”的笔顺为D.“釉”读“yòu”;“匝”的笔顺为(2)文段中横线上应填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插着站严严B.卧着立严严C.插离立满满 D.卧着站严严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雨季则有青头菌、牛肝菌,味极鲜腴。鲜腴:新鲜肥美。B.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格调:指不同作家或不同作品的艺术特点的综合表现。C.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密匝匝:非常浓密的样子。D.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张目结舌: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吃惊的样子。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汪曾祺,江苏人,作家、散文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B.《昆明的雨》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把记忆中的昆明雨季的景、事、物一一描述出来,表达对昆明生活的喜爱与想念。C.汪曾祺的代表作品有小说《受戒》《大淖记事》《彷徨》,文论集《晚翠文谈》等。D.《昆明的雨》选材自由,材料看似零散,但由一条抒情主线贯穿起来,形散神聚。4.下列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昆明的杨梅很大,有一个乒乓球那样大,颜色黑红黑红的,叫作“火炭梅”。B.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C.我想念昆明的雨。D.院里有一棵大缅桂,密密的叶子,把四周房间都映绿了。5.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我的那张画是写实的。①一面小镜子,周围画着八卦,下面便是一片仙人掌。②我确实亲眼看见过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人掌。③旧日昆明人家门头上用以辟邪的多是这样一些东西。④有些人家在菜园的周围种了一圈仙人掌以代替篱笆。⑤昆明仙人掌多,且极肥大。⑥——种了仙人掌,猪羊便不敢进园吃菜了。仙人掌有刺,猪和羊怕扎。⑦——在仙人掌上扎一个洞,用麻线穿了,挂在钉子上。A.⑤②③①⑦④⑥B.②③①⑦⑤④⑥C.⑥②③①⑦⑤④ D.④②③①⑦⑤⑥?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翠湖心影汪曾祺昆明和翠湖分不开,很多城市都有湖。杭州西湖、济南大明湖、扬州瘦西湖。然而这些湖和城的关系都还不是那样密切。似乎把这些湖挪开,城市也还是城市。翠湖可不能挪开。没有翠湖,昆明就不成其为昆明了。翠湖在城里,而且几乎就挨着市中心。城中有湖,这在中国,在世界上,都是不多的。说某某湖是某某城的眼睛,这是一个俗得不能再俗的比喻了。然而说到翠湖,这个比喻还是躲不开。只能说:翠湖是昆明的眼睛。有什么办法呢,因为它非常贴切。翠湖是一片湖,同时也是一条路。城中有湖,并不妨碍交通。翠湖中游人少而行人多。但是行人到了翠湖,也就成了游人了。从喧嚣扰攘的闹市和刻板枯燥的机关里,匆匆忙忙地走过来,一进了翠湖,即刻就会觉得浑身轻松下来;生活的重压、柴米油盐、委屈烦恼,就会冲淡一些。人们不知不觉地放慢了脚步,甚至可以停下来,在路边的石凳上坐一坐,抽一支烟,四边看看。即使仍在匆忙地赶路,人在湖光树影中,精神也很不一样了。翠湖每天每日,给了昆明人多少浮世的安慰和精神的疗养啊。翠湖这个名字起得好!湖不大,也不小,正合适。小了,不够一游;太大了,游起来怪累。湖的周围和湖中都有堤。堤边密密地栽着树。树都很高大。主要的是垂柳。“秋尽江南草未凋”,昆明的树好像到了冬天也还是绿的。尤其是雨季,翠湖的柳树真是绿得好像要滴下来。湖水极清,湖水常年盈满。翠湖的水不深,浅处没膝,深处也不过齐腰。翠湖不种荷花,但是有许多水浮莲。肥厚碧绿的猪耳状的叶子,开着一望无际的粉紫色的蝶形的花,很热闹。湖中多红鱼,很大,都有一尺多长。这些鱼已经习惯于人声脚步,见人不惊,整天只是安安静静地、悠然地浮沉游动着。湖水、柳树、粉紫色的水浮莲、红鱼,共同组成一个印象:翠。一九三九年的夏天,我到昆明来考大学,寄住在青莲街的同济中学的宿舍里,几乎每天都要到翠湖。学校已经发了榜,还没有开学,我们除了骑马到黑龙潭、金殿,坐船到大观楼,就是到翠湖图书馆去看书。图书馆的管理员是一个妙人。他没有准确的上下班时间。他来了,谁也不理,开了门,走进阅览室,把壁上一个不走的挂钟的时针“喀啦啦”一拨,拨到八点,这就上班了,开始借书。这个图书馆的藏书室在楼上。楼板上挖出一个长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7课《昆明的雨》同步练习
上一篇:《昆明的雨》阅读练习及答案(四)    下一篇: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部编版)昆明的雨练习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