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上册

昆明的雨教案10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语言知识与运用:积累重要字词。(一)语文(文体文学文化)常识:1.进一步了解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2.尝试抓关键句子理解文章内容。(二)阅读:1.感受本文语言风格;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品味作品的内涵。写作:了解通过拾取生活中的琐细事物表情达意的写作方法。【教学重难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品味作品的内涵;尝试抓关键句子理解文章内容。【教学过程】(一)诗意导入,营造氛围:(多媒体投射满文军版本的《望乡》音乐视频节选、只呈现旋律、伴奏、画面,删去原唱。)教师朗诵《望乡》歌词节选:夕阳河边走,举目望苍穹,袅袅炊烟飘来了思乡愁;走过岁月春与秋,尝尽世间爱与愁,分不清是梦与醒,忘不掉是你身影?问:忘不掉的是什么的身影?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小结:的确,忘不掉的不止是乡酒、还有故乡的山与水——故乡,明月应是故乡圆,经年如水的往事,在每一个红尘渡口,滋润着情怀,丰盈着生命,风雨难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现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汪曾祺先生写的散文,看他是怎样抒发对第二故乡昆明的思念的。(二)预习检测,夯实基础:1.生字词注音(学生交换评改):卦(ɡuà)缅甸(diàn)碟(dié)釉(yòu)避邪(xié)鲜腴(yú)篱笆(líbɑ)吆唤(yāohuàn)密匝匝(zā)教师根据学生的错误情况,有针对性地点拨,传授方法:(1)避免形声字受声旁影响错读。如畸(jī)形,读成qí,戏谑(xuè)读成nuè。(2)避免形近字误读。如本文中生字甸(diàn)与旬(xún)。(3)避免多音字误读。一些字义不同,读音也不同,但人们往往不加区别地错读成一个音,如耙bà,是个弄碎土地的农具,用这种农具碎平土地叫“耙地”,如读成pá,就是另一种农具,有钉的耙子。(4)避免书面语和口语混淆,注意读准标准音。如崖读yá,不能读yái,瑰读ɡuī,不读ɡuì。(5)注意方言与普通话的发音区别,采用记少不记多的方法记忆。如四川话中的“h、f”要分清,平翘舌要留心(平舌音较少,如本文的密匝匝zā),鼻音边音要记清(鼻音较少),注意轻声(如本文中的篱笆líbɑ),记住后鼻韵的生字。2.词义检测——抢答鲜腴:新鲜肥美。避邪:即避凶,指躲避邪恶。篱笆:又叫栅栏、护栏,用来保护院子的一种设施,一般都是由木头,棍子,竹子,芦苇、灌木或者石头构成。吆唤:大声喊叫、呼唤。密匝匝:密密麻麻。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适时点拨:词义的理解积累与掌握也是讲究技巧和方法的,词语释义的方法有:(1)拆字组词组合法:如本文的“鲜腴”,鲜:新鲜;腴:肥美。合起来“鲜腴”的意思:新鲜肥美。(2)同(近)义词替换法:如本文的“避邪”,“避”有“躲避”的意思;“邪”义与“凶”近,“避邪”指躲避邪恶。(3)反义词否定法;(4)同义词替换法;(5)描述法;(6)定义法。(7)语境推敲法(三)初探文本,感受意蕴1.问题探究:作者及作品背景知多少?学生回答完毕之后教师补充。补充内容参考:汪曾祺(1920年03月05日——1997年05月16日),江苏高邮人,现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辑。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著有小说集《邂逅集》,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祺全集》中。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汪曾祺说:“我在昆明呆了七年。除了高邮、北京,在这里的时间最长,按居留次序,昆明是我的第二故乡。作家的内心深有着深厚的昆明情节,就是这种魂牵梦绕的昆明情节,让作家在年近古稀的时候,曾经几度千里迢迢从北京来到昆明,寻找自己青年时代留下的足迹,《昆明的雨》便是这些“足迹”中一个闪亮的脚印。2.默读课文、勾画关键语句,理解内容,体会情感。探究问题(1)初读文章思考:文章题为《昆明的雨》,为什么开篇要描述给宁坤画画的内容呢?学生讨论后教师补充或明确:所画的是昆明乡情民俗,画里的景物是昆明雨季特别具有代表性的仙人掌、菌子、花,既能突出昆明多雨的特点(内容),又可引出下文对“昆明的雨”具体的描述(结构)。该画题字露出了对昆明雨季的喜爱(情感)。技巧点拨:“为什么”一类的问题,往往比较宽泛,需要从“内容、情感、结构、写作手法、语言特色、意境”等多方面发散思维,再对应文本内容思考作答。探究问题(2)再读文章:昆明的雨与别处的雨为何让作者如此念念不忘?勾划出最能概括其特点的那一句。学生独立勾划后作答。明确: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探究问题(3)为什么说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教师点拨:结合上下文,抓住关键词“明亮”、“丰满”、“使人动情”,再在文中找出与其对应的词句。学生独立勾划、小组讨论之后回答。教师适时补充或明确:“明亮的”:“并不使人厌烦”,“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气压不低,人很舒服”。所以无论从雨季的自然环境来看,还是生

 

昆明的雨教案10
上一篇:昆明的雨教学设计15    下一篇: 昆明的雨教案12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