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上册

《中国石拱桥》语言训练五法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中国石拱桥》语言训练五法说明文《中国石拱桥》的作者茅以升是一位著名的桥梁专家,同时也是一位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行家。该文以极其简洁的语言,准确而生动地再现了中国石拱桥的“雄姿”,一直是中学语文课本的传统教材。课文可圈可点的地方很多,该如何确定本文的教学目标呢?部颁《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初二学生阅读说明文提出了“体会语言准确性”的要求,省颁《各科教学指导纲要》对阅读说明文也提出了“体会说明性语言的特点”的要求。据此结合学生刚学说明文的实际及本文语言特点,应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目标不宜多,而应明确集中,可把“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列为本文教学的目标和要求。为使此教学目标和重点落到实处,可采用了以下训练方法:(一)对照比较法比较是判别事物特征的一种有效而常用的方法。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加以比较对照,借以揭示事物的异同,优劣与高下,从而帮助人们准确地区别事物,认识事物。为让学生认识本文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可进行以下阅读训练:阅读下面两个片断,综合对照比较,完成以下练习:甲文:(见课文第4、5节),略乙文:赵州桥又名“安济桥”。位于河北省赵县城南洨河上。我国现存的著名古代大石拱。隋开皇大业年间(590-608)李春创建。桥单孔,全长五十点八二米,桥面宽约十米,跨径三十七点零二米,拱圈矢高七点二三米,孤形平缓,拱圈由二十八条并列的石条组成,上设四个小拱,既减轻重量,节省材料,又便于排洪,且增美观。在世界桥梁史上,其设计与工艺之新为石拱桥的卓越典范,跨度之大在当时亦属创举,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解放后,于1953年至1958年按最初桥样进行了修缮。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下面几个语句均摘自甲文。请分别从乙文中找出与之相对应的语句,并分析它们的异同:(1)甲文:赵州桥横跨在浚河上……乙文:位于河北省赵县城南同:介绍赵州桥地理位置异:甲文生动说明;乙文属平实说明(2)甲文:两端宽九点六米,中部略窄,宽九米。乙文:宽约十米同:介绍赵州桥的宽异:甲文介绍赵州桥宽较详尽;乙文较简洁。(3)甲文: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乙文:其设计与工艺之新为石拱桥的卓越典范。同:桥的设计与建造异:甲文从设计一直到施工;乙文着重设计和工艺。(4)甲文: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乙文:上设四个小拱。同:介绍大拱上的小拱。异:甲文准确写出小拱位置;乙文就不太清楚。2.乙文中说拱圈“弧形平缓”,其优点用甲文中的话来说是: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3.甲文中说赵州桥的大拱“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乙文中说赵州桥的“跨度之大在当时亦属创举”,这两句中的“在当时”指的是:公元605年左右。它们不能去掉的原因是:去掉“在当时”就会误认为赵州桥的大拱现在也是最长的,这与事实不符。4.下列两个句子,哪个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A、大拱由二十八道拱圈拼成,就象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B、拱圈由二十八条并列的石条组成。答:A句表达效果好,形象、准确、生动地说明拱圈拼成的样子。(二)归类分析法只有用最准确的语言对说明对象作精确的说明,才能使读者对事物有明晰准确的印象。《中国石拱桥》的语言特点还在于使用了一些语意模糊、不确定的词语进行说明,以使说明更切合实际。为让学生认识这种模糊说明的艺术,可进行以下归类训练:体会下边几句话中加点词语的作用,把它们分别归类到后面的表格里。1.“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二八二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附近的卢沟桥。2.赵州桥修建于公元六零五年左右。3.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4.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三十七点四米,在当时可算是最长的石拱。5.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6.到解放的时候,桥身有些残损。7.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8.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9.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10.有的石梁一块就有二百来吨重,究竟是怎样安装上去的,至今还不完全知道。表示估计表示限制表示程度大约二百来可算左右可能有些完全不完全几乎充分最十分“几乎、大约、可能、可算”是一组语意内含量大、模糊而不确切的词语,使用它们,似乎很难达到“准确说明”的目的。而茅以升就是巧用它们,反映客观实际,避免了说明的武断。在中国,石拱桥分布确实广泛,但是否已广泛到自古到今无处不在的情况呢?很难断定,因为事实上不可能进行一次从古到今的全国各地的石拱桥的调查,用“几乎”这个表程度的副词,在强调石拱桥分布广泛的同时,避免了说明的绝对化,否则难以令人信服。同时由于时间久远,掌握的资料不可能齐全,对一千多年前的史实记载更不可能断言,于是作者恰当地选用了“大约、可能”这两个表示估计的词,以

 

《中国石拱桥》语言训练五法
上一篇:《中国石拱桥》评估测试练习    下一篇: 《中国石拱桥》课后题及答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