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上册

《苏州园林》阅读练习汇编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苏州园林》专题阅读课内阅读(一)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茎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1.文中最能体现苏州园林异中之同的整体特征的一句话是2.苏州园林的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答:3.结合语段,以下对“败笔”一词的解释最符合作者原意的应该是()A.影响整个字的一笔B.文中写得不好的句子C.园林设计上的欠缺D.园林绘画方面的不足4.把文中画线句子改成“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和近景远景的层次”好不好?为什么?答:课内阅读(二)①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②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魔术、技术、美术)而不仅是(艺术、魔术、技术、美术)。③(甲)是重峦叠嶂,(乙)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平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④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⑤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⑥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⑦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⑧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⑨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⑩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11)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1.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文中先介绍说明,再介绍说明,重点说明的对象是。2.②句选词填空,依次应选填、。3.在文中横线上的“甲”“乙”处,应填上最合适的关联词是()A.既……又……B.或者……或者……C.不但……而且……D.因为……所以……4.词语解释:雷同:玲珑:5.下列是主谓短语的一项是()A.重峦叠嶂.B.堆叠假山C.睡莲开放D.引用活水6.本语段的中心句是()A.第①句B.第①②句C.第①④句D.第(11)句7.本语段的层次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11)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11)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11)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11)8.第⑨句加点的“那儿”指代的意思是.。9.对“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理解正确的是()A.平时经常看历史书,心里就知道自然界的高山深壑。B.平时游览的地方多,对各地的奇丽风景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象。C.平时看的书多,游览的地方多,就会对一些险峻的地方久久D.平时见多识广,所以胸怀中有山水风景的形象,深知其中的趣味。10.本语段是分项说明。课文中与它相呼应的语句是。拓展文段(一)①根据典型的化石,古人的腿比现代人短,膝稍曲,身矮壮,弯腰曲背;嘴部仍似猿人向前伸出,也没有下巴的突起。②所制作的石器比猿人的有很大进步,这说明手部结构有了新的发展,因而更加灵巧。③脑量(1350毫升)比中国猿人的大些,脑子的结构复杂些,具有比猿人更高的智慧。④可能已经会取火,能猎获较大的野兽,并用兽皮做简陋的衣服。⑤和猿人相比,古人的劳动范围扩大了,生产力提高了。⑥所有这些情况,都显示古人在发展的进程上比猿人又向前跃进了。1.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判断的根据是。2.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3.这段文字说明对象的特点是:作者从、、、四个方面进行说明。4.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举一例。答:。拓展文段(二)(1)一条高低曲折的长廊,中间用同样一条高低曲折的花墙隔起来,就形成了内外两道长廊,这便是复廊。(2)沧浪亭整个园子,就环抱在这个长长的优美的复廊里。(3)复廊的外廊,紧贴园外的碧水河塘。你

 

《苏州园林》阅读练习汇编
上一篇:《苏州园林》阅读练习及答案(六)    下一篇: 19《苏州园林》阅读练习题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