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上册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10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苏州园林教学目标:1、了解说明对象苏州园林的特征。2、掌握本文的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及说明语言。3、培养一定的审美鉴美能力。教学重点:理清说明顺序,掌握说明方法的作用,说明语言的特点。教学难点:由总到分,有主到次,由整体到局部的逻辑顺序以及说明文中描写议论的运用。一、导入:“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很大程度上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放映苏州园林的视频)这样迷人的景观,叶圣陶先生是怎样远用文字展现出来的呢?让我们一同走进《苏州园林》来感受它的美。二、赏园林美(整体感知说明特征)学生快速朗读,完成以下问题。1、找出表述苏州园林整体特征的句子(找主旨句),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2、苏州园林的美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画每段中心句或首括句)?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紧贴文本,具体赏读(一)、写建筑----不讲究对称,要求自然之趣。(二)、写假山池沼----是艺术,用活水,讲配合。(三)、写栽种和修剪树木----高低错落、四季搭配、缀以藤萝。(四)、写花墙和廊子----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层次分明。(五)、写每一个角落图画美----点缀花木。(六)、写门窗----图案美。(七)、写色彩----淡雅美。这两问抓住本文说明的中心思路----总特征和具体特征。过渡:同学们,我们在阅读文章时不仅要知道作者写了什么,更重要的是要知道作是怎么写的?下面我们就看一下叶老先生是怎么写出来这篇文章的。三、赏文章美(一)看整体布局学生跳读,指导学生理清说明顺序(幻灯展示)。1、文章的3、4、5、6段能否颠倒?2、第2段的“四个讲究”能否颠倒?假山、池沼能否颠倒?3、文章的7、8、9段能否调到第3段之前?4、第2段能约束7、8、9段吗?从布局到配合,映衬到层次,由浅入深,由大到小,符合游览者观察的顺序。2与3、4、5、6紧密衔接,是总分关系,3、4、5、6是从大处从整体着眼写,而7、8、9关注的是角落是细节,这样是一个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能。2段写“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副完美的图画”。7、8、9是从角落细节体现图画美的。总结: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在结构文章时不随心所欲安排的,而是从游者角度出发,按观察顺序一一写来。使文章结构有层次井然的整齐美,又有俯、仰、远近的摇曳生姿美。达到这一效果文中的中心段、首括句功不可没。这些就提醒我们在读或写说明文时:(幻灯展示)读文章找主线理清思路是关键。首括段首括句布局谋篇很关键。(二)学段落拓展学生齐声朗读5、9段。指导学生学习说明方法和说明文中的描写、议论。1、展示5、9两段文字,请学生从说明方法角度找蓝绿色的共同点?学生回答使用同样的说明方法,举例子,作比较。2、播放园林图片学生辨别哪个是苏州园林?归纳:作比较、举例子说明方法的使用使说明对象更直观更形象的呈现在读者眼前。3、展示5、9两段文字,请学生从表达方式角度找同颜色字体的共同点?归纳:描写让读者如身临其境,置身于园林之中。议论就像导游在你身边,欣赏到精彩之处恰到好处的评说;说明中议论、描写的使用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总结:刚才的学习让我们感受到文章段落的起承转合之美同时也启示我们写说明文时段落应该怎样拓展开来:(幻灯展示)说明方法展开用议论描写点睛笔(三)赏典雅语言我们大家都知道说明文语言最大的特点是科学准确,叶老先生是一位“优秀的语言大师”,他这篇文章的语言除了准确之外还很典雅有诗意。学生比较阅读两段文字:(幻灯展示)原文: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改文: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种颜色的鲤鱼,夏天秋天荷花或睡莲开了,游览者看鱼在莲叶间游来游去,又是入画的一景。两段比较学生可体会到语言的典雅诗意。学生自己再去文中找例子赏析它的典雅诗意美。总结:我们在写说明文时,语言也可以很美:(幻灯展示)准确严谨典雅端庄诗意文言四、课堂小结:园林设计者们和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副完美的图画。叶老先生的文章也体现了这一点,无论我们从哪个角度分析,篇、段、语言他的文章都很美。希望这能给大家以启迪。五、作业布置:用今天叶圣陶先生欣赏苏州园林的方法去鉴赏一座北方园林。(故宫、颐和园、避暑山庄......)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10
上一篇:第19课苏州园林教学设计14    下一篇: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12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