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上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如梦令》课件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部编八年级上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如梦令读新知导入导入语同学们,咱们先来欣赏这张图片,知道她是谁吗?对,她就是我国古代的一位才女——李清照。在中华数千年词苑中,曾涌现众多名家,其中有一位以其清新明丽、委婉柔美的风格独树一帜,为后人所称颂。我国当代著名诗人臧克家用这样一副对联赞道: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这枝女儿花就是李清照,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与李清照一起徜徉于词的世界,一起研读《如梦令》。新知讲解读诗句如梦令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新知讲解知作者李清照,宋代婉约派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人。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新知讲解知作者为天下第一才女李清照点赞:淘尽万古英雄汉,众浪齐奔,大河百代,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新知讲解知背景这首《如梦令》是李清照的早期之作,较为可信的时间当是李清照到达汴京之后尚未出嫁之前。这段时间李清照身居闺中,不免会回忆起少时游玩的情形,对那些生活的怀念之情与日俱增,使得作者感到诗兴大发,于是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小令。新知讲解记拼音兴尽xī?鸥鹭lùxìng鸥鹭ōu溪亭tān一滩藕花ǒu诗题意思:这首词是李清照早期之作,词人当时生活稳定幸福,时常回忆起少年游玩的情景,因词兴大发。便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小令。解诗题新知讲解新知讲解明诗意读古诗赏佳句知今译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时常记起今译:时常回忆起以前到小溪边的亭子游玩,一直到日暮时分,但因喝醉而忘记回去的路。溪边的亭子太阳落山的时候,时间已经不早了。大醉。形容醉的程度很深回家的路评析:“常记”表示追述,事件令人难忘;“溪亭”指明地点,“日暮”指出时间,“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留连忘返的情致。新知讲解明诗意读古诗赏佳句知今译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兴致尽了今译:一直玩到兴尽才乘舟返回,却迷途进入荷花池的深处。荷花乘船而归不小心划入评析:“兴尽晚回舟”,“兴尽”方才“回舟”,有“兴未尽,不回舟”之意,说明游赏兴致之高。而“误入”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新知讲解明诗意读古诗赏佳句知今译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泛指水鸟今译:怎样才能把船划出去,我争着渡河去,桨声惊醒了栖息在水中的水鸟。指奋力划船渡过。整个河滩。评析: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沙洲上的水鸟都吓飞了。至此,词嘎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新知讲解读词句按诗的节奏和抑扬来读背词句。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李清照课堂练习译词句时常记起经常出游溪亭,一玩就玩到日暮时分,深深地沉醉,而忘记归路。一直玩到兴尽,回舟返途,却迷路进入藕花的深处,怎样才能划出去,船儿抢着渡,惊起了一滩的水鸟。悟诗情鉴赏品味赏析词的上阙:上阕写景,点明登楼所见。写夕阳,大地、长江,视野宽广。“垂地”说明政治日薄西山,余晖黯淡,大地很快就要被淹没在苍茫的暮色中了。这种景物描写带有很浓厚的主观色彩。残阳仿佛在抗议,长江好像在诉说,大地似乎在哭泣。悟诗情鉴赏品味赏析词的下阙:词的下阕由写景转入抒情。“几时收”既是词人渴望早日恢复中原的心事的表露,也是对南宋朝廷的不图恢复的愤懑好斥责。风悲、景悲、人悲,不禁潸然泪下。表现了词人对前线战事的关切之情。鉴赏品味赏诗词这是一段美好的回忆。这一天词人驾着小舟,沉浸在山光水色、鸟语花香中,赏心悦目,饮酒为乐,醉意朦胧。待到兴尽欲归,却是日落黄昏,不免有几分恐惧。慌乱之际,小船捉弄人,误闯荷花丛里。待到奋力划出,卻惊起一群水鸟振翅纷飞,词人瞬间的惊愕很快变成喜悦。这首小词仅三十几个字,却讲述了一个如此复杂的“故事”,洋溢着生活的气息和欢快的旋律,读之令人陶醉。悟诗情拓展提高1、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季节?具体什么时间?分别从词中哪个词语可看出?2、哪个词说明是在回忆往事?哪个字说明这件事难忘?(夏季,黄昏)(“藕花”“日暮”)常记常3、词人一日出游,心情如何?从哪个词可看出?欢快愉悦沉醉悟诗情拓展提高诗人“不知归路”,一是因为酒醉,二是因为她尽兴而心醉。4、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会“不知归路”呢?5、说说“惊起一滩鸥鹭”一句中“惊”字的妙处。“惊”字既暗写了船行之快,又生动地写出停栖在小洲上的水鸟被吓得惊慌失

 

课外古诗词诵读《如梦令》课件
上一篇: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课件三    下一篇: 课外古诗词诵读《浣溪沙》课件PPT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