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17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八年级语文试卷得分阅卷人第一部分(1—5题25分)1.根据诗文原句填空。(10分)(1),猎马带禽归。(王绩《野望》)(2)晴川历历汉阳树,。(崔颢《黄鹤楼》)(3)《三峡》中“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和《与朱元思书》中“,”有异曲同工之妙。(4)翻开书卷,早春的莺歌燕舞能引发遐想:“,”(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缓缓前行的江水会激起思乡情怀:“,”(李白《渡荆门送别》);青春已逝,年华已老,依旧如老马一样有奔腾千里的志向:“,”(曹操《龟虽寿》)。2.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诘责(jié) 绯红(fēi)悄然(qiǎo)杳无消息(yǎo) B.教诲(huì) 滞留(zhì) 不辍(chuò)锐不可当(dǎng) C.镌刻(quān)溃退(kuì) 佃农(diàn)屏息敛声(bǐn) D.沥青(lì)黝黑(yōu) 翘首(qiào)藏污纳垢(gòu)3.下列选项中字形全对的一项是…………………………………………【】(3分)A.脸颊 愚钝 一丝不苟 合颜悦色 B.僵绳 蒙昧 催枯拉朽 深恶痛疾 C.骤雨 燥热 眼花缭乱 精疲力尽 D.粗糙 崎岖 油光可见 成惶成恐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成都草堂是四川人民心中的文化圣殿,这是无可置疑的。 B.枣儿的父母三年前走出大山,前往广东,除了节假日偶尔和枣儿打通电话,至今杳无音信。 C.我们的语文老师读起书来声音清脆,声调抑扬顿挫,我们都为之着迷。 D.照片中她身穿深色西服套装,或是正襟危坐,或是嘟嘴卖萌,优雅俊美。 5.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6分)我第二次见他正当傍晚时候,他正光着头在街上散步,一边和两个年轻的农民谈着,一边热切地做着手势。我认不出是他,直到人家指出时才知道。南京虽然悬赏二十五万元购买他的首级,可是他却毫不介意地和旁的行人一起散步。他和红军战士没什么两样,所有的只是一条毛毯,几件个人用品——包括两套棉制的制服。《红星照耀中国》是(国家)记者的作品。本书中展现了中共领袖人物伟大而平凡的个人风采和独特魅力。选段中的“他”是。“他惊奇地发现,在贫瘠的中国西北部,竟聚集了中华民族的精华”,这儿的“西北部”,指他采访的主要地点。(4分)班里准备开展这本书的读书交流会,请根据本书内容拟定一个交流主题。(2分)得分阅卷人第二部分(6—17题45分)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6—7题。(6分)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6.“校园诗词大会”设计了“文字线索题”环节。在比赛的筹备过程中,命制试题的同学颇费心思。下面这道文字线索题设定的答案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该题已有三条线索,请你根据此句诗内容编写最后一条线索,能让答题者锁定答案。(3分)A.该诗人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尤长五言。B.世人将他与李白、杜甫并称为“天才、地才、人才”。他精通诗、书、画、音乐等,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C.此诗是诗人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凉州,出塞宣慰,察访军情途中所作。D.7.该诗善用比喻,请从诗中选择符合这一特点的诗句,写写你的理解。(3分)得分阅卷人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8—11题。(16分)【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8.解释下列加点词语。(5分)(1)晓雾将歇 歇: (2)沉鳞竞跃 沉鳞:(3)念无与为乐者 念:

 

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17
上一篇: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16    下一篇: 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18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