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九年级上册

艾青诗选教案

所属栏目: 九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艾青诗选一、作品简括《艾青诗选》是一部集历史性、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的诗集,真实地反映了历史,高度浓缩了诗人的思想,蕴含着深沉而真挚的爱国情怀。“五读”作品读作者艾青(1910-1996),现当代诗人。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浙江金华人。自幼由一位贫苦农妇养育到5岁。1928年入杭州国立西湖艺术学院绘画系。翌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32年初回国,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不久被捕,在狱中写了不少诗,其中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发表后引起轰动,一举成名。1935年出狱,翌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的深挚感情,泥土气息浓郁,诗风沉雄,情调忧郁而感伤。读作品《归来的歌》《北方》《他死在第二次》《旷野》《反法西斯》《黎明的通知》《愿春天早点来》《雪里钻》《献给乡村的诗》《走向胜利》《欢呼集》《艾青选集》《新文艺论集》《宝石的红星》《海岬上》《春天》《彩色的诗》《落时集》《雪莲》《海恋花》《启明星》《域外集》《向太阳》《吴满有》《黑鳗》《大堰河-我的保姆》《下雪的早晨》《太阳的话》《我爱这土地》《太阳的话》读内容创作的开始1933年,被捕入狱的的艾青失去了绘画条件,于是开始“借诗思考、回忆、控诉、抗议”,第一次用“艾青”这一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创作的高峰一.20世纪30年代,艾青的诗歌创作达到了一个高峰。写作背景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的炮声震撼了中国大地,抗日战争开始后,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慷慨激昂的诗歌。代表作品《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北方》《黎明的通知》《向太阳》《火把》作品风格①充满“土地的忧郁”②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③/风格凝重、深厚、大气。④通过印象、感觉表达浓烈的情思,形式朴素自然。⑤自由体诗,简洁明快,散文化、口语化。⑥这一时期,艾青的诗歌中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光明”。二.1978年以后是艾青诗歌创作的另一个高峰。写作背景1957年错划右派,1978年重返诗坛,经过了二十年的沉寂,诗人“归来”,久被压抑的情感澎湃高涨,开始了他诗歌创作的另一个高峰。代表作品《鱼化石》《镜子》《光的赞歌》作品风格以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为主旋律。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读意象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与太阳(光明)。“土地”的意象里,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爱国主义是艾青作品中永远唱不尽的主题。“太阳”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对于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热烈的不息的追求。诗人几十年如一日地热情讴歌着:太阳,光明,春天,黎明,生命与火焰。这正是艾青的“永恒主题”。读方法①注意诗歌的表现形式。②品味诗歌的语言。③把握诗歌的意象。④体味诗歌的情感。⑤体会诗歌的理性美。

 

艾青诗选教案
上一篇:名著导读《艾青诗选》教案六    下一篇: 九上语文名著导读《艾青诗选》学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