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九年级上册

《醉翁亭记》问题学案

所属栏目: 九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27、《醉翁亭记》问题案班级姓名座号【课标要求】学习古诗文要多朗读。在理解的基础上多背诵,多积累,加强感悟和体会。利用工具书,能读懂浅显文言文。【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理解文章内容。2.学习本文由景生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3.体悟欧阳修“与民同乐”的社会理想和政治理想。【重难点】1.重点:理解文章内容和主题。2.难点: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知识链接】1、写作背景:宋仁宗(1045)范仲淹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分辨,得罪了当权派,被贬滁州(在今安徽)知州。被贬后,他心情郁闷,经常去滁州城西南十里的琅琊山游玩,并与山寺中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庆历六年,智仙建亭于琅琊山酿泉旁,以为游息之所。欧阳修登亭“饮少辄醉”,故给它取名为“醉翁亭”,并写下了《醉翁亭记》这篇流芳千古的美文。2、简介作者:欧阳修(1009-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江西吉水人。他4岁丧父,母郑氏教他识字读书,10岁能作诗赋,21岁中进士。欧阳修是北宋中叶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人,他大力提倡古文,批评宋初以来追求靡丽形式的文风,主张文章要“明道”“致用”,并且提拔和奖掖后进,著名的古文家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等都出自于他的门下。谥“文忠”,著有《欧阳文忠公集》。他的散文大都内容充实,气势旺盛,具有平实自然、流畅婉转的艺术风格。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唐宋八大家的另外几家是:唐朝的和;宋朝的另外几位散文家是。【自主学习】1、给加点字的注音林壑尤美觥筹交错林霏开树林阴翳泉香而酒洌岩穴暝伛偻提携蔚然而深秀山肴野蔌晦明变化颓然乎其间者酿泉为酒滁琅琊潺朝而往2、借助注释及工具书逐句逐段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并标记翻译中出现的问题。3、全文脉络十分清楚,试根据你的理解填空:(1)开头一段介绍了醉翁亭,它包含两个衔接得十分自然的层次;前一层介绍_______;后一层介绍_______,其中跟文章脉络关系最为密切的是“_______”这句话。(2)中间两段描写醉翁亭的景色,也可以分两层;第一层写_______,先用“_______”一词领起,后用“_______”总收一笔。第二层写_______,先用“_______”一词表示这一层的内容跟前一层是并列的,然后依次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四项内容。这四项内容是为结尾“_______”三个字作铺垫,又以“太守醉”一句照应第一段“_______”这句话。(3)结尾部分也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写_______,第二层写_______,这两层中间用“_______”一词表示语意的转换。结尾部分用“_______”这句话,把“醉”和“乐”统一起来,点明了全文的主旨:。“”字贯穿全文。【学生疑惑】【问题探究】1.本文写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写景上有什么特色?2、你从滁州百姓之乐中间有没有感受到太守之乐?如何理解太守的“乐其乐”?3、作者自号醉翁,以醉翁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如何看待他的醉?他的“醉”与“乐”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4、作者写这篇文章的主旨究竟是什么?【教后反思】答案:【知识链接】唐:韩愈柳宗元宋: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自主学习】1、林壑(hè)觥(gōng)筹交错霏fēi阴翳(yì)洌liè岩穴暝(míng)伛偻yǔlǚ蔚然wèi野蔌(sù)晦(huì)明颓(tuí)然酿niànɡ环滁(chú)琅琊lánɡyá潺潺(chán)朝zhāo而往3、(1)前一层次介绍醉翁亭的环境美;后一层次介绍醉翁亭的得名,其中跟文章脉络关系最为密切的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2)第一层写山间朝暮四季不同景色之乐,先用“若夫”一词领起,后用:“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总收一笔。第二层写太守众宾、游人之乐,先用“至于”一词表示这一层的内容路前一层是并列的,然后依次写了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四项内容。这四项内容是为结尾“太守醉”三个字作铺垫,又以“太守醉”一句照应第一段“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这句话。(3)第一层写宴会散、宾客归、禽鸟乐的情景:第二层写人“不知太守之乐其乐”,这两层中间用“然而”一词表示语意的转换。结尾部分用“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这句话,把“醉”与“乐”统一起来,点明了全文的主旨:与民同乐。“乐”字贯穿全文。

 

《醉翁亭记》问题学案
上一篇:《醉翁亭记》讲学稿(2课时)    下一篇: 《醉翁亭记》《岳阳楼记》比较鉴赏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