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美术 > 九年级上册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美术编结艺术教案

所属栏目: 九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编结艺术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编结技艺起源、发展和文化内涵。2.学习编结工艺的简单制作方法。3.学会用编结作品来装点美化生活。过程与方法教学过程中通过实物与图片相结合的方法,欣赏、讲解及示范,引导学生进入传统文化的学习氛围中,通过小组合作互帮互学,掌握中国结的编结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感受编结是古代人类智慧的结晶和文明的象征。2.体会中国结文化传承历程。3.体验编结的技艺和作品创作乐趣,用自己的作品表达美好心愿,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重点了解古代编结艺术的起源与发展过程。教学难点编结的技法学习与创作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阶段发展阶段深入阶段学生实践总结阶段拓展阶段一、组织教学稳定学生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二、导入新课提出问题:同学们,我们今天在民俗教室上这节课大家猜到这节课的内容和什么有关吗?大家看到墙上的绳结作品有什么感受?绳结作品中哪种最具中国特色?引出课题---《编结艺术》通过问题逐步引出编结艺术这节课。三、中国结的基本知识1.中国结的起源与发展中国结,全称为中国传统装饰结,是一门中国特有的,传承了千百年的民间手工艺。中国人相当久以前便学会了打结,而且结一直在人们的生活中占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主要是因为它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技术。据记载,早在旧石器时代末期周口店山顶洞人的文化遗迹中,就发现了骨针,所以推断当时已经出现简单的结绳技术。后来,绳结又被用作辅助记忆的工具,用绳索打结的办法来记事。到了汉代,衣服的带子上开始出现了“结”。唐宋时,中国结更是开始广泛兴起。在出土的唐代铜镜图案中,有绘有口含绳结的飞鸟,指永结百年之好。明清时期,人们开始给结命名,为它赋予更丰富的内涵。结艺在那时达到鼎盛。在诸多日常生活用品上,如轿子、窗帘、彩灯、帐钩、折扇、腰带、发簪、花篮、项坠、香袋、荷包、烟袋等等,都能看到美丽的花结装饰。如今,当代的结艺早已不是简单的传承,它更多地融入了现代人对生活的诠释,加入了现代人的巧妙构思。人们更注重结艺的装饰性。而且中国结的“结”与“吉”谐音,在中国人心中有着吉祥、祈福、立志、辟邪等特殊含义。教师归纳总结中国结起源和发展:其始于上古,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流传至今。2.认识中国结了解中国结中的几个基本结:双钱结、如意结、团锦结、同心结。用游戏方法观察后将其对号入座。3.中国结的文化内涵佩玉上的“如意结”,服饰上的“平安结“,墙上挂的“避邪结”,情侣相赠的“同心结”,都表达了人们热情浓郁的美好祝愿和善良情感。4.中国结的形式中国结有200多个种类。主要有两大系列,吉祥挂饰和编结服饰,每个系列又包括多个品种。吉祥挂饰:大型壁挂、室内挂件、汽车挂件等;编结服饰:戒指、耳坠、手链、项链、腰带、古典盘扣等。四、中国结制作步骤用视频回顾复习学习过的玉米结和平结教师演示双钱结的制作方法五、动动手动动脑以小组为单位,用绳结进行装饰,制作出有特色的中国结作品,展示出来与同学们交流。六、学生展示各组创作的作品,阐述设计方案。并互相评价,提出建议。最后教师点评。总结本节课知识要点,小结:中国结表现着中国心,饱含着中国情。它身上所显示的情致与智慧正是中华古老文明中的一个文化面。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中国结已经成为一门国粹;中国结手工艺精品,也已成为风靡世界的一张中国名片。七、课后拓展用课下时间完善课上创作的中国结作品,学习更多的编结技法;想一想今天编的中国结可以装饰在哪些地方?学生观察教室环境,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学生和老师一起分析并感受自古至今的编结文化传统。学生发言、教师归纳总结。学生观察思考将中国结根据其造型将其对号入座。让学生结合教室作品,总结中国结的形式。学生根据教师演示和编结步骤图例学习编制双钱结。学生展示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学生搜集编结方法资料,资源共享。学生能够近距离欣赏到绳结作品感受到中国结作品的魅力,这样使学生感到亲切熟悉,较快地进入课堂学习氛围。了解编结艺术发展历程,体会编结艺术的魅力,理解民间美术经久不衰的深刻意义。让学生深刻体会所讲内容:明清时期根据中国结造型给其命名。重点强调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更直观的进行学习。以小组共同创作作品的方法进行已学编结方法的练习,提倡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学,共同交流启发,共同学习掌握基本技法。教师提供多种编结方法,不局限于玉米结、平结和双钱结编结技法。提高学生知识技能水平。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美术编结艺术教案
上一篇:九年级美术2.1《编结艺术》课件    下一篇: 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编结艺术》说课稿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