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 > 九年级上册

人教版九上道德与法治促进民族团结课件61

所属栏目: 九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中国汉族满族京族侗族水族彝族苗族壮族瑶族傣族藏族怒族佤族土族羌族白族纳西族东乡族独龙族门巴族土家族德昂族基诺族赫哲族布朗族锡伯族哈尼族景颇族傈僳族裕固族维吾尔族鄂伦春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朝鲜族阿昌族普米族撒拉族毛南族保安族蒙古族祜拉族珞巴族高山族布依族柯尔克孜族乌孜别克族回族畲族仡佬族仫佬族黎族塔吉克族塔塔尔族达斡尔族哈萨克族第七课中华一家亲第一框促进民族团结自主学习、感知目标我国民族分布特点?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新型的民族关系?党和国家如何支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措施)阅读教材P91-96为什么要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我国民族政策?一、民族大家庭民族分布特点、基本原则、新型民族关系、中华民族最高利益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五十六个民族组成了一个其乐融融的中华民族大家庭新知讲解一、民族大家庭中国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分布很广。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少数民族居住。人口最多的民族是壮族,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是云南省,全国56个民族中,云南省就有52个。其中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民族有26个,除汉族外,少数民族有25个。我国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有汉族居住。1.我国各民族人口分布的特点: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思考问题:材料反映出我国各民族的人口分布具有什么特点?广西的少数民族有11个:壮、瑶、苗、侗等;1.我国民族分布特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截至1998年,我国先后共建立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全国有44个少数民族建立了自治地方,在少数民族杂居地区还建立了1200个民族乡自治地方人大、人民政府≠高度自治≠完全自治≠独立2.我国的民族政策?2020年5月2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开幕。本届全国人大代表共有2956名,其中少数民族代表438名,占代表总数的14.70%,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代表。56个民族代表齐聚北京,共商国是,共谋发展。3.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的表现:各民族都是社会主义大家庭中的一员,具有同等的社会地位。各民族在国家和社会生活各领域享有平等的权利,承担相同的法定义务。P91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的哪些内容?民族平等结合图片和文字回答:说明了什么?疫病无情,人间有爱。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团结奋战,守望相助的力量不断向武汉等重点疫区汇聚:从19个省份对口支援湖北16个市州,到广西果蔬、内蒙古的牛羊肉等民族地区农产品驰援湖北;从滞留武汉的62名武汉西藏中学藏族学生家长成立临时党支部,汉藏携手、共抗疫情,贵州雷山县的苗族群众张玉星、文静夫妇奋力参与火神山医院建设……危难关头,荆楚大地上演了一幕幕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血肉深情活剧。_民族团结3.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基本原则的哪些内容?各民族共同繁荣对口援疆是国家促进地区协调发展和巩固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重要举措。自2011年起,山东重点援助喀什四县。“十二五”期间共投入援助资金50.95亿元,实施项目453个,带动对口四县6.1万人就业。坚持民生优先,八成援疆资金用于安居房、学校、医院等建设,并无偿捐助资金物资3.7亿元,让当地群众切实享受到对口支援带来的实惠。3.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3.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01民族平等02民族团结03各民族共同繁荣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新型的民族关系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宪法》上述宪法内容反映了我国已经形成了什么样的民族关系?4.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基本原则形成了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民族制度民族关系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政策?新型的民族关系?从江孜保卫战的历史故事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近代以来,国家积贫积弱,人民饱受欺凌,但中国人民没有屈服,而是挺起脊梁、奋起抗争,以百折不挠的精神,打败了侵略者,赢得了民族独立。①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②我国各民族在数千年的交往中,孕育了团结友爱的宝贵传统。5.为什么要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探究与分享P93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里氏7.1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在大灾面前,各族群众为什么会积极主动参与玉树抗震救灾?③我国各族人民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5.为什么要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5.为什么要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③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9

 

人教版九上道德与法治促进民族团结课件61
上一篇:促进民族团结同步练习11    下一篇: 人教版九上道德与法治促进民族团结课件PPT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