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生物 > 七年级下册

人教版生物七下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案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描述耳的结构、主要功能和听觉的形成过程。2.能力目标:分析导致耳聋的各种因素及预防的措施。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1.耳的结构和功能2.听觉的形成过程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前准备:耳的结构挂图、黑布、棉球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在纸条上写一句话,让志愿者用手势和动作传递纸条上的信息,让同学们猜测。教师:本来一句话就可以说明的事情,却花费了大家这么多精力。可见,听觉对我们的重要性。人从外界接受的各种信息中,听觉信息的数量仅次于视觉信息,居第二位。合作探究,展示交流:互动一:听觉的重要性师:请大家观察课本P92-93提供的图片,完成讨论1、2。学生认真观察并讨论交流,认识到听觉的重要性。互动二:耳的结构师:听觉的形成离不开耳,你知道你的耳有哪些结构吗?经常有小孩子对着别人的耳朵大声说话,结果造成别人听觉受损,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学生回答:耳朵(耳廓)、耳朵眼(外耳道)、鼓膜师:大家说的非常好,耳的内部还有哪些结构呢?现在请大家认真观察图Ⅳ-51,认识耳的各部分结构和功能。学生看书,教师展示耳的结构挂图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让学生指出挂图中的各部分名称,并描述其功能。教师对各小组的表现做出积极评价。互动三:听觉的形成师:请大家根据耳的结构图分析:外界的声波是怎样到达内耳的?学生分组整理并表达交流,小组间相互补充。教师讲解:外界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收集声波)(放大声波)师:阅读课本P94上面一段总结听觉形成的过程。学生看书总结,师生共同板书:外界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听觉中枢(形成听觉)(收集声波)(放大声波)师:我们从外界听到的声音都是和谐悦耳的吗?什么是噪音?噪音有什么危害?学生看书理解什么是噪音,并了解噪音的危害。互动三:用耳卫生1.教师举例:在一个铁厂附近有一个小村庄,由于长期在机器轰鸣中度日,该村村民不同程度上都有一定的耳聋倾向。噪音的危害是不是挺大的?那我们应该怎样来避免噪音的危害,保护我们的耳?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总结。(参考课本P94第三段)2.耳的结构图中有一个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请分析咽鼓管的好处和危害。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强调: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开口,咽鼓管会张开,维持鼓膜两侧的气压平衡,起到保护鼓膜的作用;鼻咽部炎症时,病菌可经咽鼓管到达鼓室,引起中耳炎。互动四:请你当医生师:有一病人突然双耳失聪,前来就诊,作为医生的你准备从哪几方面来给他进行检查和诊断?学生分组会诊,写出诊断步骤、诊断分析和治疗方案。通过这项活动加深学生对耳的结构的认识和对听觉形成过程的理解。互动五:体验双目失明和双耳失聪的痛苦用黑布罩住一志愿者的眼睛,用棉球塞住另一志愿者的耳朵,让他们在教室里行走和做某件事情。让学生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激发珍惜生命的情感,同时培养学生乐于帮助残疾人的情感。阅读“科学·技术·社会”《角膜移植和角膜捐献》一文,了解角膜移植技术,进一步增强学生关爱盲人的情感。整合提升:师生共同完成小结,教师强调重点难点,以情感教育为主,进一步增强学生热爱生命,乐于助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板书设计: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二)一、耳的结构和功能二、听觉的形成过程外界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听觉中枢(收集声波)(放大声波)(形成听觉)三、耳的保护

 

人教版生物七下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案
上一篇: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眼与视觉教案    下一篇: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案6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