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下册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练习12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选择题1.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以下不属于武则天施政措施的是()A.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B.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C.注重减轻人民负担D.整顿吏治,裁减冗员2.“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意思是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开辟了道路,弘扬了“贞观之治”。这句话说的是哪位皇帝在位期间的统治()A.唐高宗B.唐中宗C.唐玄宗D.武则天3.唐太宗对大臣们说,他勤于政事不仅仅是体恤老百姓,更是想让大臣们长守富贵。由此可见,唐太宗“励精图治”的根本目的是()A.稳定社会秩序B.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C.忧怜百姓D.完善各项政策4.比较隋文帝和唐太宗,其相似之处有()①都是开国皇帝②注重发展农业生产③提倡节俭④都比较有作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5.下面有关“贞观之治”出现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太宗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B.唐太宗广纳贤才,知人善任C.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D.国力增强,文教昌盛6.下列史实中不是发生于唐太宗在位期间的是()A.任用姚崇、宋璟为相B.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C.开创“贞观之治”的局面D.吸取隋朝速亡的教训,勤于政事7.下列统一王朝中,定都长安的是()①秦朝②西汉③西晋④东汉⑤隋朝⑥唐朝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③⑤D.②⑤⑥8.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其中“唐宗”指的是()A.唐太宗B.唐玄宗 C.唐高祖D.唐高宗9.贞观时期,名相、名将辈出,其中敢于犯颜直谏200多次,流芳青史的是()A.房玄龄B.杜如晦C.魏征D.姚崇10.唐太宗曾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他在位期间,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保证农民的土地和生产时间,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唐太宗的执政措施实质上体现了()A.道家的“自然无为”B.儒家的“仁政”C.墨家的“兼爱”“非攻”D.法家的“以法治国”二非选择题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贞观初年,洛阳以东直至沿海)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材料二(经过唐太宗一段统治后)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及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请回答:(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描述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2)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隋亡唐兴七十年》是作者蔡磊在隋亡唐兴的大背景中,将隋文帝、隋炀帝与唐高祖、唐太宗这两对父子……做的一番对比阅读,别开生面。这本书在探求历史真相的同时,启迪我们对现实生活的思考。(1)隋朝有哪两个特点?“隋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隋亡”与“唐兴”之间有何联系?(2)“隋亡唐兴”和“秦亡汉兴”有共同之处。试着总结一下。参考答案一选择题DDBBDADACB二非选择题1.1).材料一描述了落后、萧条的社会现象;材料二描述了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的现象。2)隋朝末年的残暴统治和多年的战争造成了唐初落后、萧条的现象;唐太宗统治期间,吸取隋亡的教训,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措施,出现了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的盛世局面。2.1)隋朝的特点是短暂、繁荣。“隋亡”的主要原因是隋炀帝的残暴统治。“隋亡”与“唐兴”之间的联系:李渊在农民起义的大潮中起兵反隋,后来建立唐朝。唐朝前期的统治者吸取隋亡的教训,励精图治,使唐朝日益兴盛。2).“隋亡唐兴”和“秦亡汉兴”的共同之处:秦朝和隋朝都是因暴政引发全国性反抗从而被推翻;都是一个短命王朝;都创立了一些新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王朝都是在推翻旧王朝的战争中建立的,都较好地吸收了前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后一个朝代都基本沿用了前一朝代的政治制度,都是中国历史上强盛的朝代。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练习12
上一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练习15    下一篇: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同步练习4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