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下册

第3课《盛唐气象》练习无答案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盛唐气象一.选择题1.唐代陶瓷器中闻名于世界的工艺珍品是()A.白瓷B.唐三彩C.青瓷D.景德镇瓷器2.下列我国古代名画中,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汉族中央政权与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友好关系的是()A.《女史箴图》B.《洛神赋图》C.《步辇图》D.《送子天王图》3.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不仅有开放的外交政策,还有开明的民族政策。下列体现“开明的民族政策”的事件是()A.日本遣唐使来华B.文成公主入藏C.玄奘西行D.鉴真东渡4.唐朝时,蔬菜品种日益丰富,开始出现原产于地中海的莴苣、印度的刀豆、波棱国(今尼泊尔)的菠菜等。这一情况透露出唐朝()A.农业生产发达B.对外交流繁荣C.经济重心南移D.民族关系融洽5.产于越窑,被誉为“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是()A.白瓷B.黑瓷C.青瓷D.陶瓷6.唐朝时期社会风气的突出特点是()A.高度繁荣、盛世景象B.比较民主、重用人才C.比较开放、兼容并蓄D.比较开明、交往密切7.下列有关唐都长安的描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城市布局严整对称B.国际性大都会C.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D.城中有东、西两市,市是居民区8.下列史实能体现唐朝较为开放的社会风气的是()①唐三彩②妇女参加骑马、射箭等活动③允许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参加科举考试和做官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9.民族交往在我国历史上写下了一段段佳话。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吐蕃的发展与进步。吐蕃位于我国的()A.西南B.西北C.东南D.东北10.下面两幅图是唐朝出现的新型工具。它们用于()/A.农业B.工业C.商业D.交通二填空题.11.被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少数民族尊奉为“天可汗”的大唐皇帝________。12.唐太宗和武则天先后在西突厥地区,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它们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13.盛唐时期农业发达,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________和________。14.唐朝经济繁荣,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和推广的生产工具中,最重要的是耕作用的________和灌溉用的________。15.唐朝改进了生产工具,________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唐朝商业繁荣,________成为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16.唐朝都城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整体布局合理,分工明确。________是住宅区,________是商业区。17.唐朝时期色彩艳丽、纹饰精美的丝织品是________。18.唐朝手工业发达,陶瓷业有重要发展,越窑的________瓷、邢窑的________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唐三彩造型美观,釉色绚丽,是世界工艺的珍品。19.唐朝的纺织业品种繁多,尤以丝织业水平最高,其中________以色彩艳丽,纹饰精美冠于全国。陶瓷器生产水平也很高,闻名中外的________,造型精美,色彩亮丽。20.唐太宗时有位高僧西行到天竺求取佛教精义,他是________。三材料分析题21./(1)图一中的工具名称叫什么?(2)图二中的工具名称叫什么?它的用途是什么?(3)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图一、图二的农具都是哪个朝代的农民制造的?22.材料论述唐朝时期,是历史上中国向周边国家文化与技术的一个大输出时期,兼容并蓄的社会风气,也给各个民族提供一个空前的交流融合环境,在过程中亦从外族文明汲取诸多。通过中日两国的不断交往,日本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生产技术以至生活风尚等方面都受到中国的深刻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646年日本的“大化改新”。这次改革仿照隋唐制度,改革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还仿隋唐科举制,采取通过考试的办法选官;参照隋唐律令,制定了《大宝律令》。日本人的生活习惯、节日风俗,也都受到唐朝的影响。开元、天宝时期,大量外国人及周边少数民族充斥长安,长期与汉人杂居,相互习染,社会风气一度甚至出现了“胡化”苗头,引起世人的担忧。但唐朝不但没有禁止,反而积极吸纳外来文化的精华,不断丰富自身营养,创造出更加绚丽多彩的盛唐文化。阅读材料,请回答:(1)请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实行什么样的对外政策?(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23.材料:唐太宗:“自古皆贵(认为……尊贵)中华,贱(轻视)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资治通鉴》材料二:如图是某老师所绘的《唐蕃关系示意图》。/材料三: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旧唐书·吐蕃传》回答:(1)材料一中的“中华”“夷狄”分别指的是什么?它表明了唐太宗实行的是怎样的民族政策?(2)材料二表明,唐朝和吐蕃之间友好交

 

第3课《盛唐气象》练习无答案
上一篇:盛唐气象练习(含答案)    下一篇: 第3课盛唐气象检测题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