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下册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导学案及答案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一、安史之乱1.背景:(1)唐玄宗统治后期,朝政日趋腐败,社会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边疆形势日趋紧张。(2)各地的_______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3)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_________的局面。2.过程:755年,_______________发动叛乱→攻占洛阳、潼关,逼近长安→唐玄宗出逃四川,唐肃宗继位→763年被平定。3.影响:(1)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2)唐朝的国势从此_________,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3)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_________的局面。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1.黄巢起义:(1)背景:唐朝后期,统治腐朽,中央无力控制_____;人民_____繁重,生活困苦。(2)过程:起义军在_____的率领下,转战南北,攻入长安,建立政权。(3)结果:被朱温等人联合镇压。(4)影响:给唐朝的统治以致命的打击。2.唐朝灭亡:907年,_____建立后梁政权,唐朝灭亡。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五代唐朝灭亡后,北方_________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十国南方地区出现的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的_____实质唐末以来_________局面的延续影响_____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_____地区政局相对稳定,经济也有一定的发展评价虽然是政权分立,但____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一言辨异】“五代”是先后相继的,“十国”是同时并存的。【图示点拨】【史料实证】“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无家别》解读:这首杜甫的《无家别》,诗中的主人公是又一次被征去当兵的独身汉,既无人为他送别,又无人可以告别,然而在踏上征途之际,依然情不自禁地自言自语,仿佛是对老天爷诉说他无家可别的悲哀。主要描述了安史之乱对社会造成极大的破坏。课堂探究·培素养【情景再现】《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作于763年春。当年安史之乱结束,杜甫听到这消息,不禁惊喜欲狂,手舞足蹈,冲口唱出这首七律。诗的前半部分写初闻喜讯的惊喜;后半部分写诗人手舞足蹈做返乡的准备,凸显了急于返回故乡的欢快之情。全诗情感奔放,处处渗透着“喜”字,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限喜悦兴奋的心情……唐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朝代,请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完成下列对唐朝后期及五代十国历史的探究:【史料话衰落】“宫室焚烧,十不存一。百曹荒废,曾无尺椽,中间畿内,不满千户,井邑榛棘,豺狼站嗥。既乏军储,又鲜人力。东至郑、汴,达于徐方,北自覃怀,经于相土,人烟断绝,千里萧条”,几乎包括整个黄河中下游,一片荒凉。自此,唐王朝由盛而衰,一蹶不振。(1)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导致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诗歌咏志向】(2)图中的历史人物是谁?这首诗反映了该历史人物怎样的志向?在这一志向推动下,他采取的行动对唐朝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著作说更替】内容简介: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战争频繁、列国分治的乱世,短短五十多年间,中原就更换了五个朝代,周边还先后出现十多个大小政权,把中华大地撕得四分五裂。(3)五代的第一个政权是哪个?(4)综上所述,概括唐朝衰落的原因。【感悟提升】“以史为鉴”在唐朝兴亡的学习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启示是: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们要居安思危、防止腐败、注重民生、要协调好中央与地方的平衡……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在取得成就时,我们要保持戒骄戒躁的恭谨态度;人生应该始终如一地坚守自己的信念……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答案一、安史之乱1.(2)节度使(3)外重内轻2.安禄山和史思明3.(2)由盛转衰(3)藩镇割据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1.(1)藩镇赋役(2)黄巢2.朱温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黄河流域北汉藩镇割据北方南方统一材料题(1)答: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遭到极大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安史之乱。(2)答:人物:黄巢。志向:等待时机,改天换地。影响: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3)答:后梁。(4)答: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各种矛盾激化;藩镇割据等。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导学案及答案
上一篇: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导学案17    下一篇: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思维导学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