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下册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下第二单元练习有答案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一、选择题1、历史故事可以让我们更加了解历史。下列历史故事与宋太祖有关的是()A.礼待隋朝降臣 B.杯酒释兵权C.安史之乱 D.精忠报国2、京剧《铡美案》有句戏词:“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尊一声附马爷细听端底……”,其中提到的“开封”即当时北宋的都城()A.东京B.南京C.西京 D.北京3、某历史兴趣小组对“宋辽之间、宋夏之间”的议和进行了总结,其中不正确的是()A.结束了双方大规模战争的状态B.宋王朝要交纳岁币C.导致南北对峙局面形成D.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4、《满江红》中有“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一句。这里的“匈奴”指的是()A.女真统治者B.匈奴统治者C.契丹统治者D.党项统治者5、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已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下列表述与史实不相符的是()A.制瓷业发达,景德镇成为著名的瓷都B.北宋中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C.南宋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D.宋初,南方人口仅100多万户,而北方人口有230多万户,是南方的两倍多6、《三国演义》开篇写道:“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我国历史上出现多次分裂局面,但也有不少历史人物重新建立大一统的王朝.这些历史人物不包括()A.嬴政 B.司马炎 C.杨坚 D.赵匡胤7、下图是辽《东丹王出行图》(局部),从中可以看出画中人所穿的衣服同当时的宋人着装相似。这主要是()A.被北宋政府征服并强迫改装的结果B.契丹人为了向北宋政府示好C.长期民族交融的结果D.与北宋贸易交流的需要8、以下政权被金消灭的有()①辽②北宋③西夏④南宋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②④9、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经历了从北方向南方逐渐转移的过程。从唐朝中晚期到五代、宋朝,江南地区的农业生产水平逐渐超过北方。下列对其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A.北方劳动人民不够勤劳B.北方各政权不重视发展生产C.南方开发的时间比北方要早D.北方人口南迁带去了生产技术和劳动力10、陈桥驿纪念馆门柱上镌刻着:“陈桥兵变奠宋代基业,黄袍加身定赵氏乾坤。”它见证了一人黄袍加身,代周称帝,建立宋朝的一幕。“这一幕”发生在()A.907年 B.950年 C.960年 D.966年11、学生甲:“堂堂中原王朝,在没有战败的情况下与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妥协议和,不仅称兄道弟,还给岁币绢帛,这难道不是一种耻辱?”学生乙:“客观上说,这次议和取得了通过战争没有取得的结果。之后的一百多年里,双方之间再无大规模战事,礼尚往来、榷场贸易、互通有无,不也造福了百姓?”据此可知,两位同学谈论的“议和”出现在下列哪两个政权之间()A.宋、辽 B.宋、夏C.宋、金 D.辽、夏12、郭靖和杨康是金庸先生脍炙人口的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的两个重要人物。他们名字中的“靖”“康”与下列历史事件有直接联系的是()A.西夏的建立B.澶渊之盟C.金灭北宋D.元朝建立13、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大发展。下列属于这一时期现象的是()①出现了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②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③海船上装有指南针,能准确地辨别航向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⑤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③④⑤14、《宋史纪事本末》载,王彦超及诸藩镇入朝,帝(宋太祖)宴于后苑,酒酣,从容谓之曰:“卿等皆国家宿旧,久临剧镇,王事鞅掌,非朕所以优贤之意也。”彦超喻意,即前奏曰:“……乞骸骨,归田园,臣之愿也。”材料中宋太祖之“意”是()A.准备赏赐开国宿旧B.鼓励诸藩为国操劳C.表白歉意,抚慰群臣D.暗示他们自解兵权15、同学在学习宋辽、宋夏之间议和后,归纳总结了它们的共同点,其中表述有误的是()A.结束了双方的战争状态B.宋朝都要给对方岁币C.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D.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共处16、某同学选用下面两幅地图进行研究性学习。据地图内容判断,该同学确立的研究主题应是()A.西汉推进大统B.唐朝“和同为一家”C.两宋民族政权并立D.元朝拓展疆城17、宋朝时期,从越南引进的优良作物品种是()A.玉米 B.占城稻C.葡萄 D.马铃薯18、蒙古史书中记载:“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最终改变这种局面的是以下哪位历史人物()A.阿保机B.阿骨打C.铁木真D.忽必烈19、中国历史上疆域最辽阔的朝代是()A.北魏B.元朝C.宋朝 D.辽朝20、宋元时期的城市,店铺鳞次栉比,商业活动频繁,人们生活丰富多彩。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有()①开封②兴庆③临安④大都A.①②③B.①③C.①③④D.②③④21、四大发明中,对信息的记录、储存和传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下第二单元练习有答案
上一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 第二单元试卷    下一篇: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试题12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