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上册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历史复习资料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无需登陆,复制下载即可
文本内容:
一、识记类
1、早期人类的代表
早期
人类
时间 地点 外形特征 工具使用 用火情况 生产活动 生活状况 观念 社会组织
元谋人 约170万年 云南元谋 类似古猿 粗糙石器 知道用火 采集狩猎 群居   原始人群
北京人 约70至20万年 北京周口店 保留猿的某些特征 打制石器 使用天然火 采集狩猎 群居   原始人群
山顶
洞人
约3万年 周口店龙骨山 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打制石器 人工取火 采集狩猎 集体生活 懂得爱美 氏族
 
2、原始农耕文明的代表
原始居民 河姆渡人 半坡居民
至今年代 约7000年 约6000年
所在地点 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陕西西安半坡村
生活流域 长江流域 黄河流域
粮食品种 水稻
住房样式 干栏式 半地穴式
生产工具 磨制石器 磨制石器
 
3、远古传说的人物
人物 时间 地点 事件 影响
炎黄联盟 五、六千年前 黄河流域 涿鹿之战 日后中华民族主体
尧舜禹 黄帝之后 黄河流域 大禹治水 实行禅让制度
 
 
 
 
4、夏、商、西周的更迭
朝代 时间 建立者 亡国之君 都城 重大事件
约2070年 阳城 商汤灭夏
约1600年 盘庚迁殷
西周 约1046年 周武王 周幽王 镐京 国人暴动
 
5、商鞅变法
措施 内 容 作用
政治上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确立县制
改革户籍制度
打击了世袭分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及对人民的管理
经济上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  打破贵族对经济的垄断,提高了人民积极性,增强了国力
军事上 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封爵,授田 打击了贵族的特权,提高了士兵的积极性和军队的战斗力
 
6、春秋战国诸子百家思想
学派 代表 主要思想 著作
儒家 孔子 主张以德治国,提出“仁者爱人”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论语》
孟子 主张“仁政”治国,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孟子》
荀子 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 《荀子》
道家 老子 主张“无为而治”“道法自然”,认为事物有对立面 《道德经》
庄子 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庄子》
墨家 墨子 主张“兼爱、非攻”,举贤节俭 《墨子》
法家 韩非 强调以法治国,主张君主专制,反对空谈仁义 《韩非子》
7、春秋五霸
霸主 成语典故 影响
齐桓公 尊王攘夷 有利于局部地区统一,促进了民族交融,但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和痛苦
晋文公 退避三舍
楚庄王 问鼎中原
秦穆公 秦霸西戎
越王勾践 卧薪尝胆
8、秦始皇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
措施 内容 作用 意义
政治 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直接听命于皇帝,在地方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 创立的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战争混战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为我国的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
经济 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统一度(长度)量(容量)衡(重量) 消除各地之间的经济障碍,有利于促进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文化 统一文字(小篆),后推广位隶书 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和国家的统一,有利于国家政令的统一和文化传播
思想 “焚书坑儒” 摧残了文化,钳制了人们的思想
交通 统一车辆和道路宽窄,开凿灵渠 有利于各地交通的往来
军事 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 巩固了对边疆的统治
9、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制度 时期 特征 目的
禅让制 尧舜禹 民主推选 让贤能、公正的人管理部落联盟
世袭制 夏、商 世代沿袭 保证家族长期稳定的统治
分封制 天子至尊 捍卫了周王朝安宁,有效管理所辖地区
郡县制 秦朝 皇帝任免官吏 加强皇权
 
10、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
措施 内容 作用 意义
政治 颁布“推恩令”
加强中央集权,建立刺史制度
消除了诸侯国对抗中央的能力,强化了对百官的监督,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巩固了大一统,加强了中央集权,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启示: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安定是实现大一统的政治基础
经济 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 完全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改善了国家的财政状况
思想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形成了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正统思想
文化 推行儒学,兴办太学 培养了统治阶级需要的人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
军事 派张骞出使西域,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稳定了边疆,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11、儒家学说的发展
时期 人物 主张 意义
春秋 孔子 提出“仁” 创立儒家学说
战国 孟子 提出“仁政”治国 发展儒家学说
秦朝 秦始皇 “焚书坑儒” 使儒家学说遭受沉重打击
西汉 汉武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12、两汉的科技与文化
领域 人物 朝代 成就 地位 影响(作用)
科技 蔡伦 东汉 改进造纸术 造纸鼻祖 促进了文化的交流,方便知识 传播
张衡 东汉 发明地动仪   创制出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器
医学 扁鹊 春秋战国 四诊法 神医 奠定了祖国医学理论的基础
华佗 东汉 麻沸散、五禽戏 外科圣手 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张仲景 东汉 《伤寒杂病论》 医圣 明述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
史学 司马迁 西汉 《史记》 史学家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宗教 张角  张  陵 东汉 创立太平道和五斗米道   收到下层民众的信奉,为道教的兴起提供了土壤
明帝 东汉 修建洛阳白马寺   丰富了中国文化,在社会、思想、建筑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13、三国鼎立
国家 时间 人物 都城 措施 影响
220年 曹丕 洛阳 重视农业生产,兴修水利工程 北方地区的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221年 刘备 成都 改善民族关系,发展经济 加速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220年 孙权 建业 开发江东,发展造船业 发展了海外贸易,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14、古代著名以少胜多战役
战役 时期 交战双方 结果 影响
巨鹿之战 秦朝 项羽、秦军 秦军大败 大败秦军主力,之后秦朝灭亡
官渡之战 东汉200年 曹操、袁绍 袁绍大败 为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赤壁之战 东汉208年 孙刘、曹操 曹操大败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肥水之战 东晋383年 东晋、前秦 前秦大败 北方再度陷入混乱局面
 
15、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文化成就
领域 时期 人物 成就 地位
农学 北朝 贾思勰 《齐民要术》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数学 南朝 祖冲之 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 领先世界近千年
天文学 南朝 祖冲之 《大明历》 当时最先进的历法
机械制造 南朝 祖冲之 指南车、水碓磨、千里船 日行百余里,圆转不穷、而司方如一
地理学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 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著作
书法 东晋 王羲之 《兰亭集序》 “天下第一行书”“书圣”
绘画 东晋 顾恺之 《女史箴图》 东晋最著名的画家,“画祖”
雕塑 北朝 劳动
人民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堪称宏伟精巧的雕刻艺术品
 
16、北魏孝文帝改革
事件 北魏孝文帝改革
时间 494年
目的 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
措施 (1)迁都洛阳(2)汉化政策: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通汉婚、用汉制、学汉礼
作用 增强了北魏实力,促进民族交融
评价 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改革家
 
17、时期与主题
时期 主题 人类(人物或朝代)
史前时期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元某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炎帝、黄帝→尧舜禹
夏商周时期 早期的国家与社会变革 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
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秦→西汉→东汉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魏→蜀→吴→西晋→东晋→南北朝
 
二、理解类
1、原始居民生产生活情况给我们的启示:原始居民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创造出丰硕的劳动成果。
2、北京人发现的意义: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3、商鞅变法的意义: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4、百家争鸣意义:促进了思想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5、秦的统一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6、中央集权制度意义: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创立了大一统的局面。
7、统一文字意义: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统一货币意义: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统一度量衡意义: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8、祭祀黄帝活动的现实意义:增加中华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
9、甲骨文发现的重大意义,有助于了解和研究商朝的历史及汉字的演变。
10、春秋争霸的影响:有助于民族的交融和国家统一,但给社会带来了种种灾难。
11、张骞通西域的历史意义:促进了汉与西域各民族的友好往来,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为开辟丝绸之路奠定了基础。
12、张骞曾两次被匈奴抓住,被扣留了10余年,但他仍坚持完成使命,他的这种精神对我们的启示:不屈不挠、勇于探索和开拓的进取精神。
13、司马迁曾遭到关押,又受到酷刑,而他在命运的灾难面前却坚忍不拔地写出历史巨著,他的这种精神对我们的教育意义:面对艰难挫折,身心摧残,毫不畏惧的精神,为了理想和正义,坚忍不拨的顽强意志。
14、禹接受治水的重任后,他全身心投入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从大禹治水的事迹中可以学习到的精神:公而忘私、忧国忧民,因势利导,尊重自然。
15、丝绸之路是一条(友谊、贸易、经济、文化、科技繁荣)之路,是东西方交流的桥梁,是古代东西往来的大动脉。
16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作用: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是中国对世界文明做出的重大贡献。
17、古代民族交融的形式有:兼并战争、联合斗争、民族迁徙、友好交往。
18、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影响: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南北趋向平衡。
19、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意义: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为随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20、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意义:增强了北魏实力,促进了民族交融。
三、能力类
第一、二单元
1、如何认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春秋时期诸侯取代国家操纵了国家政治,使得整个国家处于什么样的状态?(分裂割据)
3、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有何利弊?(利:国家出现走向统一的趋势,弊:给社会带来了种种灾难)
4、战国时期人民对连绵不断的战争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他们最渴望的是什么?(希望结束战争,渴望国家统一、和平安定的生活)
5、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尝不私亲近……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商鞅是怎样推行改革的?(不畏强权、公平无私、严格执法)。
6、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孝公死后,商鞅被害,然而新法并没有被废止,你认为这说明了什么?(变法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强烈反对,要付出代价,但只要顺应了历史潮流,改革终会推行下去,并取得成功,得到后世肯定)
7、孔子提倡“为政以德”“道之以德”有什么积极的意义?(有利于减轻压迫、改善民生,有利于社会风气、弘扬正气)
8、为什么说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提出各种治国方略和政治思想,直接促成了思想的空前繁荣,自由讨论的学术风气,也有力地促进了文学艺术)
第三单元
1、国家统一对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什么好处?(能制定并实施统一 的政策与措施,减少阻隔,促进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2、陈胜、吴广起义与秦朝的施政有怎样的关系?(秦的暴政导致了陈胜、吴广起义,农民起义是对秦朝施政的反抗)
3、刘邦能战胜项羽,重要原因是什么?(刘邦:重视人才,善于用人、项羽:刚愎自用,一味依赖武力)
4、有人说如果陈胜、吴广在前往渔阳的路上没有遇上大雨,就不会有秦末农民起义,对吗?(错。因为秦的暴政是导致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而遇雨误期是直接原因)
5、秦亡后天下并没有太平,接着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刘邦和项羽的楚汉之争)为何称为楚汉之争?(因为当时刘邦为汉亡、项羽为西楚霸王),楚汉之争的目的是什么?(争夺帝位)
6、秦亡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由反抗秦朝的暴政变为争夺帝位的争霸)
7、陈胜、吴广领导的起义虽然失败了,但这一起义有什么历史意义?(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秦王朝,虽然失败了,但他们的首创精神鼓舞着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8、汉文帝时,为什么要实行以农为本的政策?(农业为当时社会之根本,大量土地荒芜,人民处于饥荒)
9、与秦朝的统治政策相比,汉初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对社会的安定和发展有怎样的好处?(与民休息、安居乐业、提高生产积极性,使农业生产和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汉朝统治进一步巩固起来)
10、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家的态度 有什么不同?(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1、战国时期为什么法家学说最受当时统治者重视?(因为法家思想符合当时历史发展趋势,适应了统治者建立中央集权的需要)
12、汉武帝时,当时的农民见经商容易致富,也纷纷弃农经商,这种状况对国家的经济发展会造成什么影响?(经历了长期战乱的国家,首要任务是发展粮食生产,如果农民纷纷弃农经商,就会导致粮食缺乏,进而影响社会稳定,但长期过度重农抑商,也会抑制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不良后果)。
13、汉武帝在位时,西汉王朝国力强盛,版图拓展,这与汉武帝强化中央权力有什么关系?(采取多种措施,消除了诸侯国对抗中央的能力,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形成了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正统思想)
14、为什么说张骞出使西域的举动是“凿空”呢?(因为第一次开辟出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凿空:对未知领域的探险)
15、结合历史上的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谈谈今天建设“一带一路”的感想:(有利于实现我国与沿线国家的互利共赢,造福人民,促进相关国家的经济和文化交流)
第四单元
1、西晋政权的短命与实行分封诸王有什么关系?(埋下诸侯王实力过大,威胁中央统治的隐患)。
2、秦汉时期与南北朝时期的江南有何不同?(秦汉:江南尚未开发,地广人稀,生产水平落后,南北朝:江南物产丰富,粮食产量高,手工业发达)
3、西晋快速灭亡的原因是什么?(统治集团腐朽、皇帝智力低下、八王之乱、内迁各族乘乱反晋)
3、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南方战乱少,社会较为安定,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等)
4、祖逖北伐未能恢复中原的原因是什么?(朝廷对北伐将领心存疑虑,缺少后援)
四、误区类
1、西汉之后就是东汉王朝(公元9年,王莽建立新朝、西汉灭亡。后农民起义推翻新朝,刘秀建立东汉王朝)
2、黄巾起义推翻了东汉王朝的统治(黄巾起义只是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并没有使其灭亡)
3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是为了开通丝绸之路(是为了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
4、丝绸之路是一条中国向中亚、西亚和欧洲单方向输送丝织品的贸易通道(是一条双向交流通道,不仅有中国向外输送丝织品,还有西方与西域的物种和技术传入中国)
5、东汉的蔡伦发明了造纸术(是改进人们已经懂得造纸这种基本方法的技术)
6、道教是春秋战国时期道家思想的发展(只是吸收了一些道家的思想,并非由道家发展而来)
7、曹操是三国时代的历史人物(是东汉末年的人,曹丕才是三国时代的人)
上一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填空题    下一篇: 第1课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复习提纲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