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上册

《使至塞上》《黄鹤楼》教学设计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无需登陆,复制下载即可
文本内容:
问君能有几多愁
——《使至塞上》《黄鹤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诵读理解诗的内容。
对比阅读理解诗人的情感。
学习叙事写景抒情的写法。
教学重点
在对比中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
教学难点
整合两首诗,挖掘他们的相同点。
教学流程
译读理解内容   比读整合探究     赏读凸显情感    诵读欣赏积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他单车轻从,风尘仆仆奔赴塞外边疆,在“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象一朵凄美绝艳的异域奇葩,以火的颜色点燃了壮士的青春。
他就是唐代诗人王维。
他独登黄鹤楼,穿越时间和时空的隧道思索生命,“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的深处是旷古的孤独。
他就是唐代诗人崔颢。
板书课题
二、译读理解内容
1、学生读《使至塞上》:雄奇壮阔落寞。
学生读《黄鹤楼》:缥缈秀美孤独。
2、翻译理解。
3、概括内容。
三、比读整合探究
两首诗的同:
诗人:同朝同时代。
体裁:律诗。
时间:日暮黄昏。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
表达方式:叙事,描写,抒情。
表达情感:孤独沉郁。
两首诗的不同:
边塞诗、思乡诗。
四、赏读凸显情感
叙事表情
1.本诗中哪些词语暗示了作者奉命出使?
“单”、“孤”、“征蓬”等字词透露出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
《使至塞上》“单车”、“征蓬”、“ 归雁”怎么理解?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
(孤寂、愤懑)
“单车”,是说随从少,仪节规格不高。诗于纪事写景之中微露失意情绪,这种情绪便是从“单车”二字引发出来。
投影: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属国欲问边,单车过居延
“单车欲问边”句,车欲问,言下之意即是人不欲问。事实上,王维此次出塞是极不情愿的,可纵然多么不情愿,车子还是自顾自地向塞外驶去了,带着一个无力阻拦的人。这里也透露出了一种伤心、忧愁、苦闷的情绪。
投影: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自己又像一只孤独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一句“征蓬”,借助这无力、无助、无奈的物事来抒发自己的命运飘零之感,到这里那愁苦、感伤的格调已经很明显了。自己又像一只孤独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归雁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心灵的孤独。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
投影展示
公元736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吐蕃发兵攻打唐属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公元737年(开元二十五年)春,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凉州,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并任河西节度使判官,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即作于此次出塞途中。
大约诗人这次出使,自己心境不佳,诗人的失意情绪或者同朝廷政治斗争有关。一向器重诗人的宰相张九龄即于本年四月贬为荆州长史。
2、《黄鹤楼》中哪些词句也能体现诗人的孤独?
“此地空余黄鹤楼”:地上昔人已不在。伴随昔人而去的还有风风雨雨的历史变迁和更迭。
“白云千载空悠悠”:天上黄鹤已一去不复返。千百年来,不变的是时间的永恒。
还有一个天地间孤寂的我。
三写黄鹤两写空,折射诗人的孤独。
时间和空间的组合产生了历史的纵深感和空间的开阔感,引发对时间的永恒和生命的短暂思索,痛感人生的失意,诗人的孤独不仅仅是生活的孤独,而是心灵的孤独,精神的孤独,命运的孤独,生命的孤独。于是更加催生了乡愁。
板书:旷古的孤独
崔颢(hào),唐朝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氏,(公元704?—754年)唐玄宗开元11年(公元723年)进士。他才思敏捷,长于写诗,《旧唐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
描景寓情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哪些字词能体现境界的雄浑?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图画美。
(大屏展示)
“大” 大漠之浩瀚无边,写诗人开阔的胸襟。
 “长” 长河如带天上来。写出了诗人对横贯沙漠的黄河的真实感觉。
“直” 状孤烟之高,劲拔、坚毅之美。
“圆” 状落日之低,大漠观落日的特殊感受,亲切温暧,微带苍茫。
一“直”一“圆”,天地空间意境开阔。
明确: 勾勒出一幅极其雄浑、阔大、壮美的大漠中黄昏落日图,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
从侧面烘托了守边将土凄凉艰苦的生活环境。
诗中有画:
写景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这一联由两个画面组成。第一个画面是大漠孤烟。置身大漠,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这样一副景象:黄沙莽莽,无边无际。昂首看天,天空没有一丝云影。不见草木,断绝行旅。极目远眺,但见天尽头有一缕青烟在升腾,诗人的精神为之一振,似乎觉得这荒漠有了一点生气。那是烽烟,它告诉诗人,此行快要到目的地了。
另一个画面是长河落日。这是一个特写镜头。诗人大约是站在一座山头上,俯瞰蜿蜒的河道。时当傍晚,落日低垂河面,碧水闪着粼粼的波光。这是怎样美妙的时刻啊!诗人只标举一个“圆”字,即准确地说出河上落日的景色特点。由于选取这样一个视角,恍然红日就出入于长河之中,这就平添了河水吞吐日月的宏阔气势,从而整个画面更显得色彩斑斓雄奇瑰丽
(大屏展示)
构图美  近处烽烟、远处夕阳、大漠无边、长河奔流-------空间扩大
线条美  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层次丰富
色彩美   黄沙漫漫、夕辉橘红、白烟一缕、河水闪闪-------鲜明优美
投影:
2、哪些字词能体现诗人的伤感?
孤烟、落日
这一道景色虽雄浑开阔,却也悲壮,苍凉,孤寂,寥廓。烟虽直,却是势单力孤;日虽圆,却是行将落山,这分明是一分临近黄昏的伤感惋惜……。当他看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观景象时,则转而发出赞叹之情,昂扬与伤感,豪放与孤寂交织在一起。
孤独而不颓废,失意而不彷徨。
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旷世奇景、绝世真情。
3、“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描写的景物特色是什么?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两句笔锋一转,由写传说中的仙人、黄鹤及黄鹤楼,转而写诗人眼前登黄鹤楼所见,由写虚幻的传说转为实写眼前的所见景物,晴空里,隔水相望的汉阳城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设置了铺垫。
秀美之景:春日暖阳,绿树成荫,芳草萋萋。
白云千载空悠悠,烟波江上鹦鹉洲 :天地之境,高远低沉,空间上境界阔大。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投影展示:
雄浑苍凉   寓情于景
空明悠远   烘托情感
投影展示:
1.炼字精妙
2.诗中有画
3.诗中有情
 
直间抒情
1、“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间接的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前方战事激烈,都护也都奋不顾身。
自己到边塞真的是闲职,有职无权也无能为力参与战事,多么尴尬,更加伤感郁闷孤独。
2、“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直接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太阳落山,黑夜来临,鸟要归巢,船要归航,游子要归乡,然而天下游子的故乡又在何处呢?江上的雾蔼一片迷蒙,眼底也生出的浓浓迷雾,问乡乡不语,思乡不见乡。面对此情此景,谁人不生乡愁也无由。诗作以一“愁”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的暗喻相照应,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做到了言外传情,情内展画,画外余音。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是即景生情,薄暮的柔美与思乡的幽怨交织在一起:黄昏的雾霭悄悄地在江心聚集,乡愁也在诗人的心中涌起;江面水气氤氲,乡愁依附在飘渺的烟波中。
日暮烟波与悠悠白云相照应,形成一个悠远渺茫的意境。
五、写读诗中情画
想象画面,书写情感: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示例:
诗人驻足而望:大漠无边,一缕青烟直冲云霄;黄河如带,弯弯曲曲犹如从天上来,远望,水天之际橘红的落日格外浑圆。怎奈如此雄浑开阔的天地间只有一个“单车”轻从,如枯蓬、孤雁的诗人。那孤烟、落日不正是诗人心灵孤独的折射吗?
六、诵读欣赏积累
渭城曲
王维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凉州词二首•其一》
唐代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渔家傲
宋代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上一篇:《黄鹤楼》教学设计    下一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成语汇总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