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美术 > 八年级上册

寄情山水课件七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寄情山水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江雪》柳宗元·唐《寒江独钓图》马远·南宋茫茫寒江中的一叶孤舟上,渔翁独坐舟端,除了寥寥数笔微波外,其余皆是空白。一种江天空旷、寒意萧瑟的气氛扑面而来。画家寥寥数笔,用洗练的线条、笔墨来传达富有内涵的意蕴,使人回味无穷。这就是画境,好的作品具有意境之美!《寒江独钓图》马远·南宋一、中国山水画的意境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优美的意境是需要情和景的交融,画家通过山水缘物寄情,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并且与观者产生共鸣,在山水画中体会到一种“象外之象,味外之旨”,在思想上得以感染,情感上以到升华。《辋川图》王维·唐王维晚年时隐居辋川,与友人作画吟诗,参禅奉佛,过着陶渊明似的生活。王维·唐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画山水画常把他的理想寄托于其中,使之具有一种空灵静谧的气质,其山水画还受到他的诗的影响,在意境、构思、落笔、着墨等方面,都与诗取同一态度,使画面充满了清新恬静的诗一般的气氛和情调。南宗山水画之祖。《辋川图》王维·唐此图所绘群山环抱,丛林掩映,楼阁台榭,端庄典雅;庄园外,流云绿水,舟楫往来一派悠闲脱俗的田园境界。意境淡泊,悠然超尘。《读碑窠石图》李成·北宋几株古树、一人一骑、一块古碑,表现了原野的凄凉,道出了人世沧桑,是作者愤世嫉俗、高傲孤寂之品格的显露。意境深邃,显示了李成深厚旷远的艺术境界。《读碑窠石图》局部李成·北宋图中央耸立着龟座龙颜巨碑,一位骑驴过客与童子驻步读碑,几棵苍老枯树起于乱石中,背景则是一片空茫荒寒凄迷、气象萧疏,表达文人旅途怀古之思。寓寄世道兴衰荣辱的感慨。王晓人物,李成树石《枯木怪石图》苏轼苏轼的画不求形似,绘画只是为了宣泄胸臆、寓意抒情。此图左侧以旋转的笔锋绘一怪石,凝聚着不平之气;石后几丛焦墨细竹,给人以希望;右侧一株枯木,姿态虬屈,势若挣扎,冲向天际,树下衰草在劲风中抖动,整幅画给人以荒凉沉郁之感。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空间观念中国有着悠久的绘画历史,古代的画论中曾论述过画风景要注意“远山无石、远树无枝、远水无波、远人无目”、浓淡虚实以及平远、高远、深远“三远法”等纵深空间的问题。《晓江风便图》(中国画)清代渐江二、处理空间关系的三远法:二、处理空间关系的三远法:高远平远深远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空间观念: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宋)郭熙:《林泉高致》《枯木怪石图》苏轼·《渔庄秋雯图轴》倪瓒·元两段式章法,使画面具有辽阔、旷远的特殊效果倪瓒清高持节,一生不仕,其画风以淡泊清远取胜,画中意境萧索,超然出尘,似乎暗喻着仕途的险恶和归隐的自得。形成自己荒疏萧条、冷僻空远的绘画风格。《千里江山图》王希孟·北宋作者成功的将平远、深远、高远交替使用,使观者时而如行走山径,时而如驾舟水面,时而又如立足山巅,从不同角度领略山川的万千姿态。高51.5cm,长1191.5cm三、中国山水画的创作步骤:学生实践:尝试选用(创作)一首小诗或散文,概括地表达出你所喜欢的山水画的意境。根据诗意,画一幅有意境的山水画。谢谢欣赏

 

寄情山水课件七
上一篇:寄情山水课件16    下一篇: 寄情山水课件九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