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 > 七年级上册

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7.1家的意味教案10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课题7.1家的意味学习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初步具有认同中华文化,热爱家庭,孝敬父母的情感。能力目标能够领悟家的内涵,用实际行动表达孝敬之心。知识目标了解家庭含义、家庭功能、家庭的确立,明确家的丰富内涵。知道为什么孝敬父母和怎样孝敬父母。重点家的重要性,孝敬父母难点中国家庭文化中“孝”的精神内涵。学法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阅读法教法启发式、讲授法课前准备1、学生填写课前自主学习,进行预习。2、根据课程标准,设计问题与活动,制作课件。教学过程个案导入新课:1、多媒体出示视频歌曲《我想有个家》,学生跟唱。2、教师归纳导入新课:“家是温馨港湾……无时不在牵挂,温暖的家”,家在我们家中有什么重要地位,我们为什么会无时不在牵挂?中国人的“家”究竟意味着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七课第一框《家的意味》(板书课题)二、请大家认真默读课本P71—P75的内容,初步了解一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并且通过自学,完成下列问题:1.什么是家庭?家庭关系的确立有几种情形?2.家庭的功能有哪些?3.家是什么?(家的重要性)4.在中华文化中,家意味着什么?5.为什么要孝亲敬长?怎样尽孝?三、学习新课(一)生命的居所1、多媒体出示下列图片,猜猜这是什么字?古代王公贵族死后,一般建起“庙”以便经常祭祀;平民百姓是没有“庙”的,往往在屋廊下摆“豕”(猪)祭拜,这就是”家“,后来引申为”住所“等义。你能猜测英语“family”的含义吗?2、请来具体介绍一下自己家的情况(包括由哪些人、哪几种关系)分析:父亲、母亲——婚姻关系;父母、子女——血缘关系(父母子女关系);养(继)父母、养(继)子女——收养关系(父母子女关系)思考:什么是家庭呢?答: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3、阅读教材72页“相关链接”,思考:家庭关系的确立有哪四种情形?(出示10—12张幻灯片,引导学生理解)4、72页“探究与分享”:家庭的功能(出示14张幻灯片,帮助学生理解)阅读教材73页“阅读感悟”,你能理解他们的话吗?他们为什么这么说呢?在你看来,家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总结家的重要性(1)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与的,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2)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家不止是一所房子、某个地域,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亲情,激励我们奋斗拼搏,让我们的心灵有所依靠。6、家的特点: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二)中国人的“家”1、出示春运图片,播放视频《回家的路》,提问:是什么吸引着在外的游子们这样做?答:人们渴望回家,盼望与情人团聚的强烈情感。思考:在中华文化中,“家”意味着什么?答:在中华文化中,家有着深厚的意味、丰富的内涵。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2、什么是家规?什么是家训?什么是家风?(学生回答后,出示幻灯片22—25,理解家风)3、活动:你家的家风是什么?从小到大长辈给你制定了哪些家规?哪些内容应该继承并发扬光大?良好家风有什么好处?为什么要孝亲敬长?(1)多媒体出示幻灯片27.28,思考:父母既要工作,又要照顾我们,你有没有想过父母如何兼顾?(2)你觉得父母的时间都去哪儿了?(播放视频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3)小调查:①曾收到过父母哪些礼物呢?曾赠送过父母什么礼物呢?②父母为你做过哪些事?你为父母做过哪些事?③父母的手机里有你的相片吗?你的手机里有父母的相片吗?(4)孝亲敬长的原因:在中国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律义务。5、小组讨论:如何孝亲敬长?尽孝在当下。孝敬双亲长辈,关爱家人,不仅仅是长大成人以后的事,从现在开始,我们应该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①尊敬:尊敬双亲长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教导。如有不同见解,不急于反驳,理性地与他们沟通。②倾听:与双亲长辈保持亲近、融洽的关系,倾听他们的心声。双亲长辈不在身边时,要经常和他们保持联系。③感恩:用行动表达感恩之情。认真学习,不辜负父母的期望;了解双亲长辈的喜好,体谅他们的辛劳,平日里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家人一起建设家庭。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可根据学情,播放王家文老师《来一斤母爱》视频。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我懂得了。布置作业必做题选做题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课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学习的乐趣,从而潜移默化地使学生领悟到“家”不仅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也是我们心灵的港湾;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21世纪教育

 

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7.1家的意味教案10
上一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题《家的意味》教学设计    下一篇: 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7.1家的意味教案11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