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 > 七年级上册

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家的意味教学设计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家的意味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所学内容为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的内容。(一)课程标准(2011)的具体要求《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中“我与他人和集体”,其中“交往与沟通”规定: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调适“逆反”心理。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上述规定,是本课教学内容安排的课程标准依据。(二)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要求法治教育大纲第四部分“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内容”中“分阶段的教学内容与要求”对初中阶段(7-9年级)作出规定:进一步深化宪法教育,加深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认识;了解有关民事侵权行为的法律规范和基本基本原则,认识与学生生活实践相关的民事侵权行为;加深对社会生活中常见违法行为的认知,强化法律责任意识,巩固守法观念。上述规定为本课“正确看待家庭中父母与子女的权利义务关系”“帮助学生认识到子女有孝亲敬长的义务”等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依据。(三)本框核心教育价值第七课共包括《家的意味》、《爱在家人间》、《让家更美好》三框内容。《家的意味》的核心教育价值是让学生感受家庭亲人之爱,学习家庭道德,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强化法律责任意识,自觉履行孝亲敬长的法律义务。通过这些目标的实现,有利于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个人层面“友善”的目标。(四)本框内容逻辑分析本框的内容在全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前面三个课中,学生已学习了与同伴、老师的交往,在学生不断扩展的社会生活中,家庭是他们最熟悉的生活领域,与家长的交往,更是他们学习与其他人交往的落脚点。本框内容包括“生命的居所”和“中国人的家”两目内容。第一目“生命的居所”通过情感体验帮助学生理解家的内涵、家的意义。第二目“中国人的家”通过感悟“中国春运”这一中国独特的社会现象,让学生理解在中华家庭文化中,家的深厚意味和丰富内涵。通过对我国传统家庭文化中“家规”“家训”的探究分析,引出中国家庭文化中“孝”的精神内涵,引导学生对家庭美德深入思考,进而引导学生学会“孝亲敬长”。《家的意味》一框从地位和作用上看,可以为后面两框的学习奠定基础,只有对家有深刻的理解,才能更好地体味亲情,传递家人之爱,构建和谐家庭。二、学情分析: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心灵的港湾。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正是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可塑性很强,然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家庭矛盾、亲子冲突等不和谐因素凸显了家庭道德和家庭法律常识教育的重要性。现在的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加上成长中的中学生处于青春期,生理、心理和智力不成熟,他们普遍存在责任感不强,容易忽略父母的爱心,感受不到家中的亲情,过多地享受了来自家庭的关爱。即使感受到了家中的亲情,孩子与父母太熟悉,也不去珍惜家庭的温暖和亲情。他们中的很多人认为父母对他们好是应该的,对父母不知孝敬,不懂得如何孝敬。针对以上问题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正视现实、爱自己父母的教育。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和帮助学生体会亲情,感悟家庭的温暖,了解家的意味,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亲情之爱,树立正确的亲情观、家庭观。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安排此课。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家庭、热爱亲人的情感和乐于孝亲敬长的情感。能力目标:通过情境创设,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家、为什么需要孝亲敬长。知识目标:知道家庭的含义和家庭的特点;了解家庭关系的确立情形;懂得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法律义务。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家的含义和中国人的家教学难点:理解子女为什么要孝亲敬长,为什么尽孝在当下。教法、学法本课主要以学生的探究活动和体验活动为主,教师要为学生开展这些活动提供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参与,教师重在点拨,生成新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走出误区、扫除盲点。在课后开展的活动中,主要是要求学生践行课堂学习的观念和方法,即把课堂所学的内容,运用到与父母交往的时间当中,提高亲子交往的质量,共建共享家庭美德。(一)教法:实践探究法、创设情景法、讲授法(二)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情境分析法、阅读法课前准备:1、学生分小组收集有关家规家训的内容2、心形便利贴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公益广告《家》师:大家在视频中看到了什么?生:思考讨论并回答。教师:刚才播放的是中央电视台做的一个公益视频短片。每个人都有一个家,家这个字大家想必都很熟悉,家字的上半部分是一个宝盖头,它代表着屋檐,下部分是一个猪,代表着食物,一家人在一块儿,有着遮风挡雨的屋檐,在一块儿吃着饭,这就是家,我们从公益广告中明白到家中有爱,也有责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七课第一框《家的意味》去体会这份爱与责任。(二)新课教学一、认知篇:体会亲情,我会说一、中国人的“家”(板书)活动一:播放公益广告《摩托大军回家过年》(2分钟)的视频师:“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种思念亲人的心情在中国春节得到了充分体现。中国的春运背后,流淌的却是最有中国味的浓浓亲情。你从

 

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家的意味教学设计
上一篇:道德与法治七上家的意味教案    下一篇: 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家的意味教案13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