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 > 八年级上册

5.1法不可违测试题七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一、单选题:1.李某发布“有人吃猪肉致使一家四人死亡”的视频信息到微信朋友圈,引起民众恐慌。县公安局核查后及时辟谣,称上述消息纯属谣言。李某被县公安局处以行政拘留三日处罚。李某的行为()A.扰乱了社会秩序,影响社会稳定B.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已经构成犯罪C.污染网络环境,受到了国家审判机关的制裁D.说明公民在网络生活中没有言论自由2.小刚与李明、小群在观看电影时大声喧哗、打闹。他们的行为属于()A.违反了行政法,应受行政处罚B.违反了民法,应承担民事责任C.违反了刑法,应受刑事处罚D.违反了宪法3.李某因在网络上散布谣言被公安机关拘留5日,罚款200元;谢某因殴打他人致重伤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二者行为分别属于()A.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B.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C.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D.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4.因向未成年人售卖烟草制品,深圳一商家吃了全国首张此类罚单。2018年7月16日,坪山万众百货的店主朱女士向坪山市场监督管理局上缴了一笔3万元的罚款,全国首宗向未成年人非法售烟案结案。该案商家的行为属于()①一般违法行为 ②严重违法行为③行政违法行为④民事违法行为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5.胡某为吸引粉丝表演了一段“无人驾驶”,在开车过程中打开驾驶室车门,迅速下车,跟随车辆步行一段,再上车继续驾驶。视频上传到网络,还没等到点击量上升就被举报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他被交警扣分罚款。胡某的行为()A.是犯罪行为,应承担刑事责任 B.是民事违法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C.是违纪行为,应受到纪律处分 D.是行政违法行为,应该受行政处罚6.陇南市公安局发布消息称,在一天内,西和县一名男子疯狂骚扰“110”,连续拨打“110”接警电话,谎报匪情60余次,严重干扰了“110”正常接警。西和县公安局依法对扰乱公共秩序、浪费公共警力资源的行为当事人处以行政拘留5日的处罚,但男子觉得自己只是开玩笑,公安机关的处罚未免“小题大做”。下列对该男子的行为认识错误的是()A.是缺乏法律意识的表现B.属于行政违法行为C.属于民事违法行为D.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扰乱了社会秩序网民蒋某某在微博发布深圳市献血中心对捐献的血液不作检测,导致病患在输血后得艾滋病的谣言,在网上引发热议。根据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蒋某某被依法处以行政拘留7日。回答7~8题。7.蒋某某被处罚是因为他的行为()①违背了社会公德②触犯了国家法律③违反了行政法律④是民事违法行为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8.从法律角度看,上述案例给我们的警示是()①失信者处处都会受到限制②社会生活中要处处讲道德③不违法是我们行为的底线④违法行为要承担法律责任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9.池某因破坏铁路封闭网被处罚款;翟某因醉驾被判处拘役。他们的行为分别属于()A.民事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B.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C.行政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D.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10.某歌手因容留他人吸毒,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九个月,并处罚金2000元。知名二人转演员魏某因向他人提供毒品,被沈阳警方处以行政拘留五日的处罚。他们的行为分别属于A.一般违法行为严重违法行为B.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C.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D.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11.下列图示中能正确反映违法与犯罪关系的是()A./B./C./D./12.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时代,遵章守法是我们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我们应该()①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②修改不符合自己要求的法律法规③在社会生活中,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④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3.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离不

 

5.1法不可违测试题七
上一篇:诚实守信思维导图    下一篇: 5.1法不可违练习题五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