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 > 八年级上册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法不可违课件29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这些法律是否和我们相关?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法不可违1.分析法治案例,树立法治意识,增强守法观念,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防微杜渐;2.能够辨别各种违反行为,提高分辨是非.辨别善恶的能力;3.知道什么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的种类,认识一般违法的危害,懂得依法规范自身行为,知道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1.法的作用(1)指引作用(最首要的作用):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2)评价作用:法律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2、法的特点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练一练规则: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条文,进行连线。1、举行纪念仪式,缅怀英雄烈士可以做,合法的不可以做,非法的2、破坏、污损英雄烈士纪念设施3、公民庄严有序地开展祭扫活动4、歪曲、丑化、亵渎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5、侵害英雄烈士姓名、肖像、名誉、荣誉的行为法的作用6、广泛宣传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2018年5月17号,19岁的在校大学生蒋某某在家上网,看到《英雄烈士保护法》开始施行的新闻后,试图挑衅法律权威,在“新浪微博”发布侮辱两名英雄烈士的言论,并称“不会被抓”。你认为他会被抓吗?为什么?银川警方接网民举报后,迅速开展工作,将家住银川市金凤区的蒋某某传唤到案。蒋某某对其在网上发表违法言论的事实供认不讳,经民警批评教育,蒋某某对自身的错误言行表示悔过,接受警方的处罚。最终,银川市金凤区警方依法对蒋某某处以行政拘留10日,罚款500元的处罚。事件后续......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启示:大家好!我是一名初二年级的学生,家里生活比较困难,我想通过自己的劳动减轻家里的负担,看到拾废品能赚钱,我决定试试。一天,我到建筑工地,捡了固定脚手架用的铁卡子,准备拿到废品收购站去卖。工地保安员发现后,把我送到了派出所。难道我违法了吗?———小勤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违法了何为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它是指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它是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刑事违法行为:它是指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2、违法行为的种类王某与刘某因一件小事发生争执,王某一怒之下,把刘某打成重伤,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1李某用弹弓把沿街路灯打破了4、5盏,被公安机关处于200元罚款。2甲把乙打成了重伤,丧失了劳动能力。3影楼私自将别人的照片放大并展出。4小明的爸爸开车闯红灯。5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小试牛刀朱某在工厂浴室拾到苏某的进口名牌手表,先说第二天还,后来又说自己把手表弄丢了。苏某向人民法院起诉,法院判决朱某限期归还手表,或者照价赔偿给苏某。判断违法行为类别的技巧2.看承担的法律责任——直接得出结论如:返还财产、支付违约金、行政拘留、死刑3.看典型行为——参考对社会危害程度如:拾到他人遗失物不还、扰乱社会秩序、乱图乱刻文物、抢劫、纵火1.看违反的法律——直接得出结论如:《婚姻法》、《物权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的区别和联系(1)相同:都是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要承担法律责任(2)不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触犯的法律不同,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3)联系: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一般违法可能演化成犯罪。违法行为犯罪行为3.如何做到遵章守法?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依法规范自身行为依法从事民事活动,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尊重他人权益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自觉遵守法律5-1法不可违法律行为合法的准绳违法行为违反法律含义类别按违反的法律划分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犯罪如何做到遵章守法按危害程度划分法律违法行为违反法律含义类别按违反的法律划分民事违法行为如何做到遵章守法全体起立跟我宣誓:我一定要认真学习法律知识,规范自己行为,遵守校纪校规,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个好少年,在国家做个好公民!谢谢聆听!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法不可违课件29

 

上一篇: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法不可违课件28    下一篇: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法不可违课件30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