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 > 八年级上册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法不可违教案13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课题法不可违时间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法律的尊严,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人。2.能力目标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活动的能力。3.知识目标知道什么是违法,了解违法行为的类别、犯罪的基本特征及刑罚的种类。重点难点重点:认清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难点: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教法教具教学过程二次备课【导入新课】情境导入:2016年7月25日,军事法院依法对中央军委原副主席郭伯雄受贿案进行宣判,认定郭伯雄犯受贿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剥夺上将军衔,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思考:中央军委原副主席郭伯雄受到法律的惩罚说明了什么?教师:说明了谁都不能违法,违法就要受到法律追究和制裁。这也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法不可违。【讲授新课】一、违法无小事1.阅读教材P46运用你的经验,回答:(1)小勤为什么会被送到派出所?(2)这样的事情可以避免吗?答案提示:(1)小勤不懂法,不按照法律的要求去做,实施了违法行为。(2)这样的事情是可以避免的,小勤可以多了解法律,明确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不做违反法律的事。2.教师: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3.阅读教材P47探究与分享和P48相关链接,回答:(1)上述行为分别违反了什么法律?造成哪些危害?行为人落得什么结果?(2)什么是违法行为?(3)根据这三个案例和教材知识,回答违法行为有哪些类别类别?答案提示:(1)朱某拾到苏某的手表拒不返还,违反了物权法,给苏某造成了财产损失,被法院判决限期归还苏某的手表;李某等人的行为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破坏了体育馆的公共秩序,被公安机关予以警告处罚;赵某的行为触犯了刑法,影响社会的稳定,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2)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3)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学生分组回答,互相点评。)5.教师:同学们回答、总结得非常好。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6.教师:根据上述3个镜头,我们一起来完成下图表格内容,并思考回答问题。(1)根据“对社会的危害程度”,违法行为又可以分为哪几种?(2)从“承担的法律责任”来看,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答案提示:(1)违法行为又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2)不同的违法行为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7.教师: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通常称为犯罪。无论是一般违法还是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8.教师举例:酒驾与醉驾,前者属于行政违法行为即一般违法行为;而醉驾则属于刑事违法行为即犯罪行为。以此为契机,号召班上同学监督父亲“开车不饮酒”。9.举例:1.行政违法行为,如工商登记干部吃拿卡要,对申请符合颁发工商执照的刁难不发。2.民事违法行为,如堵住邻居的排水管道,不让雨水从自家屋边流过,违反相邻权。3.刑事违法行为,如A偷B家现金5万元,侵犯公民合法的财产权。10.过渡:违法要承担法律责任,严重的违法行为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虽然我们青少年与社会接触比较少,接触的法律事件不多。但我们也要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做到防微杜渐。二、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1.阅读教材P49探究与分享,回答:想一想,你自己或者身边有人做过这些事吗?答案提示:学生据实回答即可。2.教师:谎报险情制造混乱行为,是指行为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或需要,明知没有发生险情,而故意编造实际不存在的危险情况,向有关部门报告,以此引起社会混乱、扰乱正常的社会秩序的行为。这里所说的险情是指水灾、火灾、车祸、地震、塌方、匪警、疫情等危急情形。比如为了寻开心,无事拨打匪警、火警电话,造成消防车、警车徒劳奔忙,干扰这些部门正常工作秩序,甚至影响正常出警和抢险。这种行为无论是否达到目的,均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要受到治安处罚。3.阅读教材P50探究与分享,回答:根据你的经验,上述行为违法吗?说说你的理由。答案提示:镜头一中卖方不履行合同,给买方造成财产上的损失,卖方的信誉度降低,影响双方继续进行合作。我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镜头二中照相馆侵犯了对方的肖像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条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镜头三中出版社侵犯了作者的著作权。《著作权法》第四十七条规定:有下列侵权行为的,应当根据情况,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一)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发表其作品的……4.教师:这三则事例都属于侵犯公民权利的民事违法行为。民法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来规范平等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5.教师:通过前面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法不可违教案13
上一篇: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法不可违教案12    下一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法不可违教学设计七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