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 > 八年级上册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7.2服务社会教案18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教材分析本框是八年级《道德与法治》的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课时的内容,教材围绕为什么热心公益和如何奉献、服务社会展开设。学情分析中学生是将来建设国家的栋梁,他们是否具有正确的人生观、职业观、职业态度,事关重大。但是由于中学生年龄尚小,心智尚未完全成熟,认知能力有限,生活经验也不丰富,对服务和奉献的重要意义,理解不深、不透。特别是目前社会上还存在着一些对“服务”和“奉献”理解有误,学生过多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学习学科知识上面,多社会的服务意识和感恩意识不够。加之社会上还存在着一些职业腐败现象。这些都严重影响学生的做人准则和职业态度。因此,完成本课时的教学任务具有重要意义。教学目标确立及依据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逐步树立起承担责任,服务社会的意识;愿意自觉承担责任,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将各考点知识灵活应用到试题中解题的能力,能够逐步掌握不同题目的答题技巧和方法。3、知识目标:(1)理解承担责任的代价和不承担责任的后果。(2)增强责任意识,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承担责任的意义树立责任意识;参加公益活动形式、意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树立责任意识,能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能够逐步掌握不同题目的答题方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任务图片)提问:图片中的人是谁?他是做什么的呢?生答:李双喜,三峡蚂工的发起者。师总:他的名字叫做李双喜,人称喜哥.是三峡蚁工志愿者联盟的发起人,在他的带领人,三峡蚁工从最开始只有他一个人,到现在固定成员超过300人。三峡蚁工的活动每周末都会举行,遍布宜昌江边各个角落,弯腰拾起垃圾成了周末宜昌清晨最亮丽的风景。请问同学们大家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呢?展示课题:服务社会新课讲授环节一:奉献显价值活动一:一个人的想法到一群人的行动——视频播放三峡蚁工队伍壮大事迹及分布图喜哥本名李双喜是一名理发师,两年前的11月1日,他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一位外国小伙每天早起半个小时义务清理河道垃圾的新闻后,想到了看着自己出生、陪着自己长大的母亲河——长江。而当他将捡垃圾的经历发到朋友圈之后,却招来种种非议:“你是不是在作秀?”“赚不赚钱,不赚钱干吗做?”“大水天天打来垃圾,你捡得完吗?”李双喜说,自己并未想过捡垃圾的行为会引起大家的强烈关注,生在长江边,长在长江边,只是想为母亲河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妻子和儿子的鼓励下,他决定坚持下去。此后的每个清晨,他都会和妻子一道,行走在江滩和护坡上,将垃圾一一捡起,打包带走,渐渐地,他的身边出现了点赞者、致敬者和同行者。“上次有位阿姨在滨江公园里跳舞,他看到我在捡垃圾,硬是给我鞠了一个躬,让我异常感动。”李双喜说,自己坚持捡垃圾一个月后,有100多位市民自发参加到了“每天早起半小时”行动中来。今年10月,“三峡蚁工”志愿者团队正式成立,固定成员已超过300人。提问:李双喜的行动为什么能影响周围的人?他的事迹对我们有什么启示?生答:可能会回答我觉得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我觉得这是回馈社会的行为;我觉得这件事能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师总结: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都无一例外地享用着社会所提供的生活和学习条件,人人都有责任回报社会,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只有积极为社会做贡献,才能得到人们的尊重和认可,实现我们自身的价值。提问:说一说:你们参加过为社会服务的活动呢?学了以上知识后你觉得参加的意义是什么?生答:义务植树、当志愿讲解员、指挥交通、帮助留守家庭采茶。。。。。。设计意图:本部分内容重在引导学生认识服务社会对人生价值实现的意义。通过观看三峡蚁工参与者的采访视频及分析参与人数活动的增长图,引导学生思考李双喜的行为能够影响周围人的原因。联系学生实际生活中参与的公益活动,使学生体会个人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能够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认可,彰显个人存在的价值。环节一过度至环节二:希望长江变得美丽,从而聚集在一起。三峡蚁工从2015年到现在,从最开始只有一个人,到现在固定成员超过300人,从争取每天早起半小时,到现在累计出动3000多次,从最开始只是清理滨江公园长江带,到现在覆盖了宜昌城区长江左岸江段,将近10.56公里城区护岸,蚂蚁们用多少时间?——2年多。在这些时间里也发生了许多让人记忆犹新的故事。环节二:奉献促发展材料一:都梓懿是一名在校是初一学生,在同学的组织下加入到“三峡蚁工”这个集体。至今她依然记得第一次参加活动的情景。她被碎玻璃扎伤,胆怯的她不知道如何寻求帮助处理伤口,带队的队友们发现后及时主动帮助了她。从此在这个充满爱的团队里,她也带着关爱的心主动和蚁工们一起合作,共同保护母亲河。材料二:李双喜在处理垃圾时遭遇尴尬。“丢垃圾像做贼一样。”当时,李双喜和爱心人士处理垃圾时,遇上了难题。以前,他经常将垃圾丢放在垃圾桶周边,可过了几天,垃圾还留在原处。一次,李双喜在江边捡了一条10多斤重的麻绳,将其运到滨江公园一处垃圾桶旁,特意嘱咐清洁工,希望能帮忙将其运走。这位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7.2服务社会教案18
上一篇: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服务社会教案16    下一篇: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7.2服务社会教案六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