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物理 >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二节光的反射教案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无需登陆,复制下载即可
文本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光的反射现象.

  2.理解光的反射定律,能应用反射定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并能用来解释一些简单现象.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实验,总结得出光的反射定律,培养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对光的反射定律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光的反射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通过对光路图的应用,逐渐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生动有趣的光学现象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课由我们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引入光的反射现象,然后转入研究光的反射规律,通过实验总结出光的反射定律,并指出光发生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随后介绍了光的两种反射现象: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同时说明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物体正是由于漫反射的原因.本节学习的重点是理解光的反射定律,难点是正确确定入射角、反射角及通过实验总结出反射规律.

  教法建议

  1)研究反射规律的实验尽可能准确, 这是上好这一节课的关键.

  让学生清楚的看到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关系,对学生总结光的反射定律很重要.虽然误差不可避免,但由于要得到定量的角度关系,这个实验的准确度非常重要,做好这个实验能为学生总结反射定律奠定有利的基础.

  2)要给学生树立空间的概念

  由于我们把光的反射定律最终落实在纸面上的光路图,很容易造成学生的错觉,认为光现象都是平面的,要有意识的借助立体模型或微机模拟使学生形象的认识光现象的空间感.

  3)通过实验帮助学生对光路可逆的理解.

  4)光的反射定律的表述一定要清楚,语言要准确,要注意入射光与反射光,入射角与反射角的因果关系.

  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 正确确定入射角、反射角;理解光的反射定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索反射现象的规律

  教具:画有角度的可折叠的白色硬纸板、一面镜子、两个光源、一张白纸、大头针(或牙签)、铅笔、直尺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问题引入

  为什么我们既能看到发光的物体又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如在遮蔽门窗的教室内,打开电灯,我们不仅能看到发光的电灯,同时还能看到桌椅、墙壁、同学及周围一切本身不发光的物体,这是什么原因?从而引出“反射”的概念,还可举例我们看到月亮是因为它反射光,但它不是光源,有人说站在地球上看地球就像一个大月亮.引入反射后,可进一步引入“反射光”和“入射光”的概念,并提出问题:光线的反射遵从什么规律?引入新课教学.

  二、新课教学

  1. 光的反射定律

  演示实验总结规律,按照书67页实验进行教学.

  演示前,将演示器材一一展示给学生.其中,硬纸板的可折叠性及硬纸板上的刻度一定要让学生看清楚.

  实验中,边演示,边介绍名词概念:入射点、法线、入射角、反射角.随后板书光路图,如图5-2-1,并标出入射角、反射角的度数.

  通过转动纸板F和改变入射角让学生回答下列问题: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是否一定在同一平面?反射光和入射光线是在法线的两侧还是在法线同侧?反射角的大小与入射角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教师引导总结得出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 光路的可逆性

  指导学生阅读书中光路可逆性段落。得出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结论。

  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指导学生阅读书中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一段。知道发生两种反射的条件

  三、复习巩固

  让学生小结下面的内容

  1、光的反射定律

  2、光路的可逆性

  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四、课堂练习 练习册

  五、布置作业 书后76页1、2、3.

  六、板书设计:

  1、光的反射定律

  2、光路的可逆性

  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上一篇: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识点笔记    下一篇: 八上物理速度专项练习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