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语文上册《愚公移山》练习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A.惩山北之塞(sè)出入之迂也(yù)B.魁父之丘(guí)一厝朔东(cuò)C.河曲智叟(s?u)荷担者三夫(hè)D.始此(niè)孀妻弱子(shuāng)2.下列句子中,都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①寒暑易节,始一反焉②且焉置土石③河曲智叟亡以应④曾不能毁山之一毛⑤一厝朔东,一雍厝南⑥甚矣,汝之不惠。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⑥C.①③⑤⑥D.③④⑤⑥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B.以君之力以残年余力C.面山而居而山不加增D.虽我之死投诸渤海之尾4.下列句子中,与“何苦而不平”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何以为计?B.如太行、王屋何?C.且焉置土石?D.何陋之有?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杂然相许(2)惩山北之塞(3)甚矣,汝之不惠(4)何苦而不平(5)曾不能毁山之一毛(6)汝心之固(7)虽我之死(8)子子孙孙无穷匮也6.区分下列句子是疑问句还是反问句。(1)且焉置土石?(2)其如土石何?(3)何苦而不平?(4)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7.按要求填空。(1)《愚公移山》的体裁是,选自《》,这则故事反映了(2)课文中交代愚公移山的原因的句子是“,”,交代移山的目标的句子是“,。”(3)表明智叟在与愚公的辩论中无言以对的句子是“。”(4)描写运土石的路途遥远,从侧面烘托愚公一家移山之难的句子是综合提升8.学完本文后,同学们针对愚公是否愚昧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下面是一位同学的观点,请从反面写出你的观点。某同学的观点:愚公移山的目的是造福子孙后代,他明知山高路远,工具简单,困难重重,仍去移山,看似愚不可及,实则大智若愚,因为他懂得人的力量是“无穷匮”的,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的道理。可谓“站得高,看得远,实则不愚”。我的观点:9.从下面两个场景中任选其一,以课文相关内容为基础,发挥想象,写一个片段。200字左右。场景一:愚公一家和邻家小儿移山场景二:愚公与智叟辩论课内精读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A.杂然相许(赞同)B.子孙荷担者三夫(肩负、扛)C.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竹篾、柳条等编织的器具)D.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同“返”,往返)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诫子书》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C.甚矣,汝之不惠实是欲界之仙都《答谢中书书》D.虽我之死,有子存焉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荷担者三夫"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从人力之少,运输工具简陋等方面表现了移山的艰

 

八年级语文上册《愚公移山》练习
上一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愚公移山》练习    下一篇: 愚公移山课堂练习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