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九年级下册

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29

所属栏目: 九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九年级(下)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一、单选清代的金石学家王懿荣是第一个发现“龙骨”上刻有明显“符号”的人,并断定为商代的文字,使蒙尘三千多年的“符号”免于湮没。这种“符号”应是()A.刻画符号 B.甲骨文 C.金文 D.小篆“用骨耜在双眸中,开垦出一片水田……可能是装满亿万年后的仓廪”这首诗歌里“仓廪”中的农作物是()A.水稻 B.玉米 C.黍米 D.粟武汉有许多有关大禹的传说和遗存,汉阳有禹功矶、禹稷行宫。为了纪念大禹,武汉在汉阳江滩修建了大禹神话园,下列关于禹的说法符合传说和历史的是()A.第一位通过世袭制上台的君主 B.被公认为华夏族的人文始祖C.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 D.采用修筑堤防方法治水的英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新目标“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战国时期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以达到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和谐的思想家是()A.老子 B.墨子 C.孟子 D.庄子某校七年级一班同学在学习“商鞅变法”时,排练了形象生动的历史课本剧:下面是四位同学模拟发布的告示,其中不符合史实的一项是()A.小明:出生贵族的人,爵位保持世袭B.小丽:努力种田的人,可以免除徭役C.小红:土地属于私有,可以自由买卖D.小强:军功卓著的人,授予爵位田宅汉武帝时期,通过设置下列哪一制度,有效地对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进行了监督()A.分封制度 B.郡县制度 C.刺史制度 D.禅让制度在历史课上,同学们讲了许多关于三国鼎立的故事,下列故事所反映的史实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影响最大的是()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三顾茅庐 D.淝水之战儒家文化占据了我国古代的思想主流,在儒家的政治理想中,天下“有德者居之”。下列制度体现了“有德者居之”的是()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科举制春秋时期,贵族努力开辟私田,扩大耕地,出现这一现象的条件有()①青铜器开始使用②铁器的出现③牛耕的使用④个体农民的大量出现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西晋灭亡后,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北方这一时期被称为()A.三国时期 B.五代十国时期 C.十六国时期 D.东汉时期2020年新冠病毒带给全球不平凡的一年,据报道在武汉抗疫过程中,武汉市中医院中药治疗新冠肺炎起成效,湖北省全省确诊病例的中医药参与率为91.4%,武汉市全市确诊病例的中医药参与率为88.8%,在中国历史上全面阐述中医理论和治疗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基础的著作是()A.《丹经》 B.《九章算术》C.《伤寒杂病论》 D.《本草纲目》下列哪一历史现象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A.统一黄河流域 B.北方民族大融合C.完成封建化 D.阶级矛盾尖锐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图一图二分别反映了哪一政治制度?以上制度实施的共同目的是什么?材料二:“汉承(继承)秦制,有所损益(减少和增加)。”为了巩固统治,刘邦分封诸侯异姓王、同姓王,随着封国的发展,出现“尾大不掉”之势……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后,王国事实上变成了和中央直接统辖的郡一样的政权。(2)材料二中封国出现“尾大不掉”的局势后汉武帝采取什么措施解决了这一问题?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还在思想上采取了什么措施?材料三:魏主颁下诏书,认为:“北方人把土叫做拓,后来又叫做跋。魏国的祖先源自黄帝,因尊崇土德的缘故成了大王,所以称作拓跋氏。泥土……是万物最初的源头,应该改姓元。”材料四:皇帝命令(诏即为皇帝所下)不能再朝廷上用北方话(鲜卑语)讲话,如果有人不听命令,免去他的官职。(3)材料三、四中的“魏主”“皇帝”都指的是哪个人?两则材料分别反映了他改革的哪一内容?(4)除材料三、四涉及的内容外,“魏主”的改革措施还有哪些?(一点即可)(5)“魏主”的改革措施有何影响?材料一:文帝二年诏曰:“农,天下之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而民或不务本而事末,故生不遂。……其赐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文帝十三年还下诏全免田租。--《中国全史》材料二:“……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以为币用,不识其终始。……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汉书?景帝纪》材料三:据《汉书?食货志》记载,汉初至武帝即位的七十年间,当时国内政治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社会极为富足。除了像旱涝等自然灾害外,帝国约在70年中竟不寻常地没有遭受重大的动乱。人民有充足的粮食供应,城乡的仓廪充实。国库中钱币和粮食多得无法知道数量;串钱的缗断散,粮仓的粮食溢出,在风雨中任其霉烂。……在这种丰饶稳定的总形势下,促使犯罪的因素很少。--《剑桥中国史》(1)阅读材料一、二,分析汉文帝和汉景帝的共同看法是什么?文帝、景帝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不能照抄原文)(2)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

 

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29
上一篇: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卷26    下一篇: 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36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