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下册

七年级部编版语文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教案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孙权劝学(第1课时)学习目标课标要求: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2.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学习流程:课前展示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卿今当涂掌事() 2.蒙辞以军中多务()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4.但当涉猎()()5.见往事耳() 6.及鲁肃过寻阳()()创境激趣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请学生进行作家作品简介,多媒体展示相关内容。本文选自《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来政治家,史学家。自学导航学生齐读课文。1.掌握下列加点词的意思。但当涉猎:粗略的阅读以为:认为吴下阿蒙刮目相待2.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①蒙辞以军中多务应理解为:“蒙以军中多务辞,以:拿,用,介词。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长兄怎样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何:怎么,为何。3.提问:请解释“吴下阿蒙”并造句。“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例句)你还不知道吗?小黄已贵为经理,可不再是吴下阿蒙了。合作探究4.提问:请解释“刮目相待”并造句。“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例句)听了少管所的“现身说法”报告后,小明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你对他可要刮目相待。展示提升典例分析知识迁移1.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在东吴,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诸臣中是仅次于周瑜的二号人物。鲁肃之所以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了鲁肃的爱才、敬才,二人的情投意合。这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2.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读书学习大有益处,人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提升自我,增长知识与才干。强化训练1、翻译文言句子。(1)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纳总结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本文以对话为主,用不多几句话,就使人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板书设计孙权劝学《资治通鉴》劝学——不学(恳切)吴下阿蒙/又劝——就学(关心)刮目相看议论——结友(惊赞)孙权劝学(第2课时)课标要求:1.通过阅读来提高理解能力以及文学鉴赏能力。2、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目标达成:培养学生虚心接受正确意见,努力学习的精神。学习流程:课前展示:1、注意一词多义的词语。蒙辞以军中多务(用)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见往事耳(了解)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2、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谥号文正,陕州县(现在山西夏县)人,生于光州光山(现在河南光山)。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史学家。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创境激趣请同学们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其才略很快有惊人的长进,以至于令鲁肃叹服不已,并且与他结为朋友的故事。自学导航1、找学生朗读课文,注意下列句子所表示的语气。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语气)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限制语气)③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感叹语气)教学生反复朗读这些句子,指读、齐读,读出这些句子的语气。合作探究1.孙权劝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请问他是怎样劝学的?首先是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身份“不可不学”;其次是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善于劝学,又可以感受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不失人主的身份。2.从劝学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孙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孙权以自身为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层层劝解。他可以和部将就非军事、非政治的话题进行交谈。由此可见,孙权平易近人。他对部将严格要求,为提高屡立战功的吕蒙的素质而对其谆谆教导。他具有王者的风范。展示提升典例分析知识迁移运用侧面烘托和对比手法表现人物。“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鲁肃正是一个跳出庐山的旁观者,吕蒙读书的功效正是通过鲁肃的话侧面展示出来的,他的惊叹衬托了吕蒙今非昔比的事

 

七年级部编版语文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教案
上一篇: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教案26    下一篇: 第4课《孙权劝学》教案21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