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下册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教学目的1、了解司马光和《资治通鉴》;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了解文言语气词所表示的不同语气;3、在课堂上通过听、读、画、演,小组讨论归纳出全文的情节,让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语句,理清文章的线索,感知人物形象,体会文章主旨。4、与《伤仲永》的比较阅读培养了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重点难点1、掌握文学常识,积累重点词语的含义,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积累并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3、品味人物对话并据此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4、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教具多媒体、书、帽子、一把塑料剑等教学方法1、朗读法。根据本文以对话为主的特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2、表演法。将本课设计为以学生表演故事情节,教师适时点拨教学形式,领会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再现人物形象的神韵。3、讨论法。培养学生在课堂内外讨论问题,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的表达意识。4、研究法。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的能力,能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方法。教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基本内容补充内容课前导入:1、欣赏赵本山的《卖拐》小品片段同学们,看了赵本山的小品,不经让我们捧腹大笑,在欢笑之余,我们知道其实说话也是一门艺术,以前是,现在仍然是,那么在三国时期,吴国国君孙权如何在不使用武力的情况下劝说一位战功卓越的武将去看书习文呢?他又是怎么做到的呢?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孙权劝学》到故事中去看一看吧!板书《孙权劝学》2、简介《资治通鉴》及作者司马光(课件显示,由学生看注释一起填入关键词语)资治通鉴,由司马光支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三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历史。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课前检查导学案预习情况,对坐互查,组长督查,老师抽查)一、“读”—读懂文言语感1、学生朗读,注意断句,纠正字音。2、听配乐范读,整体感知全文。二、“译”—译疏主要情节1、翻译文本采用文白互读的方式,一个同学读原文,另一个学生用白话文来解说,解说要求语言生动流畅,再现原文神韵。让小组内两位同学唱双簧的形式来合作解读,你的文章我来译,其他同学可以从中纠正重点字词的翻译问题,疏通文言常识,本课重点得以突破,也有利于学生从中比较出文言文和白话文的区别和联系。2、文白互译后,针对翻译中出现的常见问题,课件显示重要字词和句子,疏导理解。(1)当途:当道,当权辞:推辞治经:研究儒家经典涉猎:浏览群书,不作深入研究见往事:了解历史。点拨:正确区分虚词以、而的用法(2)重点句式翻译a、蒙辞以军中多务。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c、孰若孤?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点拨:正确把握文言文中的称谓用语3、根据理解,理清课文情节。(显示问题,小组讨论)(1)孙权是如何来劝吕蒙读书的?(用文中的话来回答)(2)吕蒙的改变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从人物描写手法谈)(3)孙、蒙对话与蒙、肃对话在情调上有什么区别吗?(从两者的身份和关系上来谈谈)(4)吕肃为什么和吕蒙“结友”?(表现鲁肃的敬才、爱才)(板书)刮目相待孙权——吕蒙——鲁肃(善劝)(肯学)(爱才)吴下阿蒙三、“画”—画出人物性格通过重点语句的理解让学生创作出简易的人物素描表情图,探讨人物对话时的神态和心理,充分理解文章内容。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表现了孙权怎样的神情,反映了他怎样的心理?(画孙权)点拨:表现了孙权郑重严肃的神态,表明其对吕蒙要求严格,严厉中又见关心,并对吕蒙寄予厚望,希望吕蒙能胜大任。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可见鲁肃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画鲁肃)点拨: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变化很大,与之前判若两人,鲁肃既感到吃惊,又为他的进步感到高兴,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惊异、赞许之态呼之欲见。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明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他当时的表情又是怎么样的呢?(画吕蒙)点拨: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回应。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并不是埋怨鲁肃。一种引以为豪的神气表情呼之欲出。最后分析和总结出各人物的性格特点孙权:关心下属,循循善诱。吕蒙:在领导的关心下,能知错就改,勤奋好学,自信。鲁肃:慧眼识人。四、“演”—演绎人物的神韵1、运用想象,创读课文,领会弦外之音,尊重学生个性化解读文本。“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省略了很多未说的内容。“蒙乃始就学”吕蒙如何学,本文并没说。“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吕蒙究竟和鲁肃谈了什么呢?让鲁肃如此大惊。(点拨:让学生尽情地去想象、补充,可以是白话文,也可以是文言文,或两者皆可)2、学生分小组分别扮演孙权与吕蒙,模拟人物和场景进行对话,主要采用两种方式,一种用文言文演绎;另一种用白话文演绎。(选择两小组表演,学生互评,老师点评)评价标准:主要看用了什么语调,语速,读出什么情感来,是否符合人物身份,是否能达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上一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教学实录    下一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教案10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