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下册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教案16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孙权劝学教学目标1、掌握课文中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揣摩人物形象。3、理解文章所揭示的道理。教学重点、难点1、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2、理解文章所揭示的道理。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意思是生命有限,学海无涯。从古至今能人智者都是通过学习活的才能的。这就是说,一个人的才能是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获得的,今天我与同学们一起学习一篇劝学的文章。(板书孙权劝学)二、作家作品及文中人物简介1、作者: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迂叟,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以史实为纬,以年月为经,按时代顺序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PPT)三、朗读课文1、找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听读并给予纠正。2、学生竞读,教师范读(1)小组朗读课文竞赛。(2)教师范读,学生听读。(2)根据PPT中的关键词注音和朗读节奏自由朗读课文。3、文章中有几个人物,学生介绍。孙权(182----252)字仲某,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学生介绍)吕蒙(178----219)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学生介绍)鲁肃,字子敬,三国时吴国军师。(学生介绍)4、分角色朗读课文。四、小组合作探究,理解课文大意。1、结合文下注释,具体说说本文写的一件什么事(翻译)。大胆说,说错了也不要紧,同学可以相互补充(学生解决不了的地方,教师进行指导)。提示:①通假字:“邪”:同“耶”,语气词。涂:通“途”,道路。②古今异义:博士、往事、但、孤(学生自己找出来并且解释)③重点词:权谓吕蒙曰谓:对……说当:掌管耳:罢了以:用辞:推辞以为:认为岂:难道即更:重新2、说说下列句子所表示的语气(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3)、“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5)、“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学生朗读这些句子,读出这些句子的语气并翻译出来。注意三位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3、出自本文的成语:吴下阿蒙,刮目相看。五、精读课文1、整体感知课文,说说孙权和吕蒙的形象。孙权:善于劝说,循循善诱吕蒙:虚心接受劝说2、文中侧面表现出吕蒙进步之快的一句是: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3、阅读全文,了解对比的写法。变吴下阿蒙─────→刮目相待(板书)从《孙权劝学》对你有什么启发,请学生说说。集体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六、拓展练笔炳烛①夜读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③乎?”平公曰:“善哉!”【注释】①炳烛:点烛。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从《孙权劝学》和《炳烛夜读》两篇文章对你有什么启发?请写一写和同学分享交流。七、小结我想借冰心先生的名言送给同学们“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给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自由背诵课文,师生一起完成《孙权劝学》的背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教案16
上一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教案12    下一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教案14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